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五倍子五倍子蚜在樹木上形成的蟲癭,中醫學上可作藥用,可用于防治魚白、赤皮病及爛鰓病。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用2~3克,煎汁全池潑灑。
菖蒲又名白菖蒲(也可用石菖蒲),天南星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主要用于防治草魚腸炎、爛鰓、赤皮病。防治方法:每667平方米水面用菖蒲和蓖麻各4~5公斤,打碎成漿液狀,略經浸泡后,將渣和汁一起均勻全池潑灑。
水辣蓼又名辣蓼、柳蓼、白辣蓼,蓼科草本植物。主要用于草魚、青魚的腸炎病。防治方法:按每50公斤青魚、草魚用水辣蓼加鐵莧菜1公斤混合加水5公斤煎煮2小時,拌飼料連續投喂3天。
馬鞭草又名鐵馬鞭,馬鞭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中醫學上以全草藥用,可用于防治草魚、青魚腸炎病。防治方法:每100公斤魚用馬鞭草與車前草各0.5公斤,加適量水煮沸30分鐘,煎汁拌米糠,冷卻后捏成團狀,投入食臺連喂5~6天。
烏桕大戟科落葉喬木。主要用葉預防草魚細菌性爛鰓病。防治方法:每萬尾魚用烏桕葉干粉250克(也可用鮮葉,4公斤鮮葉相當于1公斤干粉)加水浸泡12小時后,與飼料拌和投喂,連喂3~6天。
大蒜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鱗莖含有揮發性的大蒜辣素,可用于防治各種魚的腸炎病。防治方法:50公斤魚喂大蒜頭1公斤(每5公斤飼料加20克鹽),搗碎成汁,與餌料拌和食臺投喂。每天投喂1次,連喂3~6天。
地錦草大戟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藥用,用于防治草魚、青魚腸炎病。防治方法:每50公斤草魚(若池中培養有別的吃食魚,重量也應計算在內)用地錦草1公斤加水4~5公斤,煮沸半小時,取出藥汁加入少量面粉調成藥糊,拌入嫩草投喂。每天投喂1次,連續投喂3天。治療青魚時,將藥汁直接拌在餅里或煮在大麥中喂魚。
蓖麻大戟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葉、種子均可藥用,用于治療魚的赤霉病。治療方法:每667平方米水面用蓖麻鮮葉或鮮嫩枝15公斤,折成數段小捆后放在餌料臺周圍,連用2次。
馬尾松松科常綠喬木。可用此樹的樹葉(松針)防治魚的赤皮病、爛鰓病和腸炎病。防治方法:用馬尾松的松葉(松針),每667平方米水面按15公斤松針用量,研細對水25公斤撒入池中或按每5公斤魚用搗爛的馬尾松樹葉500克,食鹽50克拌和餌料喂魚。
應用草藥防治魚病前,先撈取3~5尾病魚或剛病死的魚,用肉眼觀察魚的體表、鰓及腸管,根據明顯的癥狀或寄生蟲,作出診斷,后再用上述中草藥方法防治。現將檢查方法介紹如下:
1.體表檢查魚體表局部出血發炎、鱗片脫落,尤以兩側的腹部明顯,呈現一塊塊紅斑,鰭條末端腐爛,鰭條裂開,這是赤霉病的癥狀。鰱、鳙魚的尾柄及腹部兩側有圓形或橢圓形紅斑,好象打了紅印章,這是打印的病狀;若見魚體上生有許多“釘子”似的小蟲體,蟲體四周組織紅腫發炎,這是錨頭鳋病的癥狀。
2.鰓部檢查病魚體色發黑,鰓絲腐爛發白,尖端軟骨外露,并帶有粘液和污泥,鰓蓋骨內表皮充血,有時中間部分爛穿呈一透明“天”字,這是爛鰓病。病魚鰓絲鮮紅或紫紅或有白色小點狀囊泡,粘液多,多為寄生蟲性鰓病的癥狀。
3.腸管檢查病魚肛門紅腫,腸道充血發炎,有淡黃色粘液,嚴重時整個腸道呈紫紅色,這是細菌性腸炎病的癥狀;若見病魚鰓絲蒼白色,腸道內壁有灰白色小結節病灶,周圍組織潰爛,甚至穿孔,多為球蟲病。如病魚腹部腫大,腹腔內有白色帶狀寄生蟲,為舌狀絳蟲病的癥狀。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