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稻田養魚不但對水稻的生長和產量無影響,而且還可以增加額外收入,是貴州省農民常用的一種立體種養模式,對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發揮著一定的作用。但是,稻田養魚常規的自然放養量低,使其養殖優勢未能充分體現出來,隨著當地農村沼氣建設和"三沼"綜合利用工作的深入開展,利用沼液和沼渣進行稻田養魚逐漸推廣開來,對促進稻田養殖業發展、提高稻田養魚產量、培養無公害生態漁業起到了積極作用。筆者通過在稻田施用沼液和沼渣的實踐,結合采取一定的工程技術措施進行養魚,與自然放養比較后產量可增加50%以上,且養魚方法簡單易行,是一項值得大力推廣的新型養魚技術。
一、利用沼液和沼渣進行稻田養魚增產的原因
利用沼液和沼渣進行稻田生態養魚,就是通過在稻田內開挖養魚溝,定時、定量施用沼液和沼渣開展稻田魚類飼養的一種方法。其能夠增產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沼液和沼渣施入稻田后,增加了稻田內水體中水生浮游生物生長、繁殖所需的營養物質,也給養殖魚類提供了更多的基礎餌料生物,從而達到增加魚產量的目的,即俗話所說的"肥水養大魚";其次,是在稻田內開挖了養魚溝,增加了魚類放養數量,拓寬了魚類活動覓食的范圍,也充分利用了稻田有效面積,可以促進魚類的生長。
二、利用沼液和沼渣進行稻田養魚的技術
1.養魚稻田的選擇原則上,只要能從事常規魚類自然放養的所有稻田均可被選用,但以選擇水源條件好、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水質好、排灌方便、不滲漏、不受洪澇災害破壞、面積在0.5畝以上的田塊為好。
2.稻田中養魚溝的開挖在稻田內開挖養魚溝,便于養魚過程中施用沼液和沼渣及養殖魚類在稻田中覓食,同時增加稻田養魚的有效面積。養魚溝根據田塊的大小和形狀進行設計,如稻田形狀比較規則,則面積在1000平方米以上時可開挖"井"字溝,面積在1000平方米以下時可開挖"十"字溝。養魚溝的寬度要適中,不能過多占用稻田面積,以免影響水稻的單位產量,一般以寬度為0.5m、深度為0.3m為宜。在秧苗移栽時先預留養魚溝空間,待栽秧后5天~7天,當田泥比較緊實時再進行養魚溝的開挖。
3.魚類放養的品種和數量可單養,也可混養。單養時可選擇各地普遍比較喜愛的鯉魚品種,混養時除鯉魚外還可放養少量草魚和鰱魚。放養量根據魚種的大小加以確定,如單養,單尾魚種重20g~40g時放養密度700尾/畝~900尾/畝,單尾魚種重40g~70g時放養密度450尾/畝~650尾/畝,單尾魚種重70g~150g時放養密度350尾/畝~500尾/畝;如混養,可適當減少鯉魚的放養數量。
4.沼液和沼渣的施用量及施用方法備有沼氣池且有充足沼液和沼渣原料的農戶,可在大田最后一次犁田時用沼渣作為基肥施用1次,施用量1000kg/畝~2000kg/畝,以增加水、土中有機質含量;在大田期每隔4天~6天施用1次,開始時施用量可少些,沼液為80kg,沼渣為40kg,以后隨魚種不斷生長而施用量略有增加。施用的沼渣主要是由沼氣池抽渣管中抽出的渣、液混合物,而存放在沼氣池貯渣間里或池外比較干燥的沼渣因不便進行撒潑而不宜用于大田期施用。施用時,以開挖的養魚溝為路徑進行撒施,也可站在田埂邊撒潑,每次施用要不斷變換位置,可以起到引導魚類覓食的作用,同時也能避免因施用過于集中而造成局部秧苗貪青;也可在大田灌水時把沼液直接倒在進水口,使沼液隨水流向稻田各處,但沼渣不能采用這種方法。注意在放干田水收魚前約10天停止施用。
5.養魚稻田的管理一是防止逃魚,稻田進、排水口要有攔魚設備,在雨季要搞好排水,防止漫田;二是始終保持稻田水體有一定深度,即便是在水稻分蘗期,田水也不能放得過淺,在水稻拔節后稻田水深可增加到15cm以上;三是嚴防電魚、毒魚事件的發生。
三、利用沼液和沼渣進行稻田養魚的注意事項
1.因沼液和沼渣中含有水稻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故在對水稻施肥時要根據養魚稻田的土壤肥力情況相應減少農家肥和化肥的施用量,一般也不再施用水稻穗肥,以確保水稻生長不至于因營養物質過剩而貪青減產,可保證稻、魚產量兩豐收。
2.要選擇正常產氣的沼氣池里的沼液和沼渣,進行施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