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山塘水庫過去都是蓄水灌田,畝產魚不到50kg,經濟效益低。為了改變這種傳統生產方式,浦城縣水技站從1999年開始,逐步推廣山塘水庫科學立體養魚,近幾年,經幾個鄉、鎮的推廣、實施,魚產量明顯提高,最高畝產達495kg,平均畝產達350kg,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現將幾年來養殖主要技術措施總結如下:
1山塘水庫養殖條件選擇
選擇養殖水面20~30畝的山塘、水庫,水質良好,天旱不干涸,無有毒、有害的污染物流入,水源充足,正常年份山澗水有不間斷的流人,平均水深7.5~8m,背水向陽,日照時間長,通電、通簡易公路。
2搭棚養鴨
選擇向陽、通風、干燥、地勢略高而又平坦的塘庫邊搭棚鴨舍,并掌握每畝水面飼養蛋鴨100只左右。鴨舍面積以每百只鴨15~20平方米為宜。
3魚種放養前準備
3.1準備工作
清除山塘、水庫周圍的雜草、雜物,建好攔魚設施,疏通排水口。
3.2清塘消毒
因山塘水庫容量大,清塘消毒應選擇在冬季枯水期,捕完魚空塘后,此時消毒可大幅度減少清塘用藥量,減少生產成本。
死庫容(無水)部分用20×10E-6濃度生石灰潑灑,其它庫周無水區可用生石灰遍灑。
4改革養殖模式
4.1改變放養模式
改單一投放小規格花白鰱為多品種大規格投放,"吃食魚"與"肥水魚"并重合理放養,主要改養草魚、花白鰱、建鯉、彭澤鯽、團頭魴,畝投放各類魚種比例為體長18~20cm草魚170~180尾;體長14~16cm鰱魚180~200尾;體長15~17cm花鰱80~100尾;體長8~10cm建鯉60尾;體長6~8cm鯽魚40尾;體長6~8cm團頭魴30尾,畝投放總尾數量不少500尾。
4.2改變傳統放魚自長的粗放養殖方式
建立魚鴨綜合養殖模式,每畝水面配養蛋鴨100只左右,靠鴨糞肥水,促使庫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為濾食性魚類提供豐富飼料,而飼料殘鉺又可被魚類直接食用,同時利用山區豐富的青草資源人工投喂所需的青飼料。清瘦的山塘水塘,經養鴨后,水質變肥沃,但在夏季應經常巡塘,適時注水調節水質,防止缺氧,出現魚類浮頭死亡,同時應保持水質清新,及時清除殘草污物。
5飼養管理
5.1投飼除草魚投喂青飼料外,其它魚類主要以鴨糞肥水而獲的浮游生物為食。
5.2水質管理
因鴨糞未經發酵直接排到水中,而鴨糞肥效較高,易引起水質過肥、缺氧,甚至水質惡化,特別是較小的山塘,更要注意水質惡化,及時換水、注水,保持水呈綠褐色。夏季結合魚病防治用20×10E-6濃度生石灰潑灑,進行水質調節,確保塘水"活、肥、爽"。
5.3日常管理
堅持每天早、晚巡塘,觀察魚類動態,水質變化及其它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查看魚吃食情況,查看進出水口,做好防逃工作,注意環境衛生,及時撈出殘飼、雜物,特別是雨天更要仔細檢查,及時排水,以免山洪造成損失。
6做好魚病防治工作,堅持以防為主
把好魚種消毒關,魚種放養前用10×10E-6濃度的漂白粉浸洗,時間依水溫和魚的耐受力而定,一般為15~30min,或用3%的食鹽溶液浸洗10~15min,以防魚體損傷感染和魚病菌帶入庫內。
在魚病流行季節,每1個月用漂白粉1×10E-6濃度潑灑,或用生石灰20×10-6濃度潑灑。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