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我市水產科技工作者就開始引進羅非魚,并推廣養殖。經多年來的發展,池塘養殖羅非魚已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特別是近年來,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開展實施"一條魚工程"的發展戰略,我市結合實際,把羅非魚作為"一條魚"工程的重頭戲來抓,現已實現羅非魚養殖面積30多萬畝,年產優質羅非魚15.2萬噸,羅非魚產業已成為我市現代農業的支柱產業。
一、水庫養殖羅非魚成敗實例
經過多年的養殖實踐的洗禮,成功者取得了令人羨慕的經濟效益,失敗者也有教訓心得。下面列舉幾個典型例子,與大家分享水庫養魚者豐收的喜悅。
成功者一:羅非魚養殖專業戶馮亞泉。茂南區金塘鎮水庫經營者,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最早開始承包經營山塘水庫者之一,承包水庫面積260畝左右,采用立體養殖模式,庫區山地建豬欄養豬,解決培肥水質的肥源,養殖初期肥水養魚。自建飼料加工廠自配飼料,中后期投放入工配合飼料至養成。所放養的魚類以羅非魚為主,配養淡水白鯧,適量混養少量鰱鳙魚。每年6~7月份,起捕淡水白鯧魚類上市,一網魚可起捕到20萬千克左石,年可起捕淡水白鯧25萬~30萬千克,場面非常壯觀。冬春季水庫干枯期起捕羅非魚,年可起產50萬~60萬千克,80%以上達800克以上規格,深受魚片加工廠歡迎。據2005年統計,該水庫共起捕魚926.3噸,平均畝產3.56噸,產值652.8萬元,純利潤150多萬元,創造了我市水庫養魚的最高紀錄,其經濟效益令一般土池難以與其相比。
成功者二:羅非魚養殖專業戶李崇林。三人共同承包金塘鎮文林水庫,水庫面積210畝,養殖模式基本上與馮亞泉相似,產量效益也可與其相媲美。據2005年統計,共起捕羅非魚等魚類498.2噸,75%左右達800克以廠規格,千均畝產達2.37噸,產值348.7萬元,純利潤89.6萬元,經濟效益也非常顯著。
然而個別因客觀原因,造成投資失算者也有。如某中型水庫,面積過大,庫底情況復雜,養成的羅非魚等負類起捕難度大,成本投入龐大,資金回收困難,經濟效益不是很理想。
二、水庫養魚成敗的共性分析
1.成功者的共性
(1)適宜養魚的水庫條件水庫水源豐富,水位相對穩定,枯水期除保證灌溉用水外,仍能保持一定的合適于養魚的水位,水質良好,生物餌料豐富,符合養魚用水水質標準,能按需要進水、排水的水庫更好;面積1000畝左右的中、小型水庫,易于管理,成功幾率大,進、排水口攔魚設施好,庫底平坦,沒有被淹沒的大樹木、竹林等阻礙拉網作業的雜物。
(2)選準良種,合理放養在水庫養殖羅非魚,不同于一般的池塘養魚,由于水面大,庫底情況復雜,一般的養殖技術較難控制,如羅非魚的自繁控制就是一個重要的技術關鍵,因為目前市場上沒有雄性率100%的羅非魚種苗,生產中雄性率達到98%已經是質量很好的種苗。就是這2%的雌性羅非魚,在水庫這樣的大水面養殖,庫底長年不能清塘除雜,一兩年后,自繁的仔魚數量足以使養殖密度難以控制,影響到水庫養魚的成敗。因此,選準良種、合理放養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經過多年的養殖探索,我們認為,經雜交選育后的奧尼羅非魚苗非常適合于水庫養殖。這一品種雄性率高、生長速度快、耐寒性和抗病力強,上述兩個成功者都是養殖的這樣的良種魚苗。良種是關鍵,放養密度也不容忽視,合理放養才能充分發揮水庫的生產潛力。合適的放養密度是:50克/尾規格的羅非魚苗3000~4000尾/畝,12朝規格的淡水白鯧100~300尾/畝,10厘米以上規格的鰱、鳙魚各50~80尾/畝,鯇魚(草魚)30~50尾/畝。放養2~3個月后適當套養一些南方大口鯰。實踐證明,這一放養模式的水庫養魚畝產都在2噸以上,經濟效益令一般土池沒法相比。
(3)足夠的資金支持山塘水庫大水面養殖羅非魚,水面大,所養魚類數量多,飼料消耗量大,捕魚上市集中,生產上不能分批起捕,造成資金周轉次數少,一次性所需資金額度大。自然成本需較為雄厚,生產物資供應才有保證。因此,經營山塘水庫大水面養殖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不是一般的散戶小打小鬧能獲得良好效益的,經營200~300畝山塘水庫,需要成本在150萬元左右,才能維持生產的日常消耗,只有資金充足,飼料足夠,才能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所以,經營者的資本也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2.效益欠佳的原因
總結起來,養殖效益欠佳者不外乎是下列幾種原臥一是水庫養殖面積過大,庫底情況復雜。樹木、竹林過多,水浸多年仍未腐爛,造成所養羅非魚不能完全起捕上市,產量低,經濟效益自然差。二是所放養羅非魚種苗質量差。雄性率、生長速度等指標不理想,造成羅非魚生長速度慢,養殖時間過長,羅非魚出現繁殖仔魚現象,使水庫羅非魚密度急劇膨脹,水庫養殖水體的各項技術指標就難控制,所養殖的羅非魚不能按計劃達到預期的規格,直接影響養殖的經濟效益。三是水庫干枯期灌溉任務重,不能保證一定的水位。嚴重影響羅非魚的正常生長,使生產無法正常進行,要想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是不可能的。四是經營成本不足,資金欠缺。養殖飼料無法按需供應,水庫水質無法改良,所放養的魚類不能按預定計劃生長,形成惡性循環,那更談不上高產和高效益了。所有這些都是水庫養殖羅非魚經濟效益欠佳的主要原因。
三、水庫養殖羅非魚的利弊分析
大水面山塘水庫養殖羅非魚,在良好的經濟效益的背后,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1.水庫養殖羅非魚由于水面過大,捕魚操作上有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高水平的捕撈技術支撐,才能取得預期的經濟效益。
2.水庫養殖羅非魚投放的飼料較多,水質普遍較肥,水質在一定程度上沒有原先那樣清新,某種程度上說,是污染了水庫水體,但水庫如果不是飲用水源的情況,這種污染之說是多余的。相反,只有灌溉任務的水庫,排放的水還可以為農民肥田。
3.水庫養殖羅非魚,由于羅非魚喜歡打窩的生物學特性和養魚設施的建造,對水庫的設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及養殖者為保持養殖水位與水庫灌溉任務會產生一定的矛盾。這方面如果處理好后,水庫養殖羅非魚是利大于弊的大好事。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