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奧尼魚是采用純種的尼羅羅非魚作母本、奧利亞羅非魚作父本進行種間雜交而得到的子一代,其雄性率能達到90%以上,具有生長快、抗病力強、易捕撈等特點,深受群眾歡迎。用雜交法生產奧尼魚苗是單性羅非魚育種的一條途徑,在生產上可大批量培育單性羅非魚苗種。現將繁殖技術介紹如下:
一、繁殖池的選擇
繁殖池可選擇水泥池或土池,水泥池面積為100平方米左右,土池面積1.0~3.0畝。池塘為長方形,呈東西走向,具有獨立的進、排水系統,保水性能好,池底平坦,淤泥較少。面積不宜太大,水位也不能太深,掌握在80~90厘米為宜,主要是便于收苗。4月中旬,清除池塘內的污物和過多的底泥,曝曬。4月下旬,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進行消毒待用。
二、親魚的挑選
被選親魚的品種特征及性征應明顯,體質健壯,色澤正常,體厚背高。雌雄區別主要是通過生殖乳突的觀察進行區分,品種特征不明顯的個體應一律淘汰。對尼羅羅非魚、奧利亞羅非魚的選擇品種特征主要掌握如下標準:
1.尼羅羅非魚:背鰭邊緣黑色,喉胸部淡棕色,體下半部呈白色,體表兩側有9條與體軸垂直的黑色斑紋,其中鰓蓋后背鰭下方7條,尾柄上2條,尾鰭終生存在明顯的與體軸垂直的黑色條紋8~10條。背鰭D:XVⅠ-XVⅡ,12~13;臀鰭A:Ⅲ,9~11:胸鰭P:14~15;縱列鱗31~33。
2.奧利亞羅非魚:背鰭邊緣紅色,喉胸部灰白色,體側具深紫灰色垂直帶9~10條,帶的上、中部各有一暗色斑,尾鰭終生有淡黃色斑點,但不形成明顯的垂直條紋。背鰭D:XV-XVⅠ,11~13;臀鰭A:Ⅲ,9~12;胸鰭P:11~14;縱列鱗30~31。
三、魚苗繁殖
每年春季水溫上升到22℃以上即可進行雜交繁殖,也可用溫泉水或工廠余熱水提早進行雜交繁殖。
1.親魚放養密度及性比:親魚通過越冬后強化飼養,選擇性腺好、體質健壯的尼羅羅非魚為母本,奧利亞羅非魚為父本,放養密度水泥池掌握在每平方米3尾,土池每平方米1尾,雌雄比例為3∶1,選擇好親魚后,用3%的食鹽水進行浸泡消毒,然后放入繁殖池中進行自然雜交繁殖。
2.親魚飼養管理:親魚下塘后,要抓好飼養管理工作,一是看水質情況施放追肥;二是投喂米糠、麥麩、豆餅等精飼料,或羅非魚專用全價人工配合飼料,平時適當結合投喂一些青飼料,如瓢莎、細綠萍等有利于魚類性腺發育。每天兩次,飼料投喂量占魚體總重量的3%~5%,并根據水色、天氣情況、魚體活動情況等及時調整,到了繁殖后期,因雌魚產卵把受精卵含在口里進行孵化,含孵后就會停止攝食,這時的投餌量就不因魚體的總體重作推算,要以半小時內吃完為限。
繁殖池水質要求較肥,而親魚的繁殖與口孵苗活動對水質要求較高,為了避免因水質惡化出現魚體浮頭,應視水質及天氣狀況,經常添加新水,或啟動增氧機增氧。嚴防因缺氧而浮頭是羅非魚繁殖池水質管理的關鍵,這是因為在缺氧或低氧狀態下,雌魚性腺發育、口孵出苗率都會受到影響,嚴重時造成含孵親魚吐卵。
四、稚苗的收捕
一般情況下,在親魚下塘后20天左右開始見苗,如有發現出苗,每天清晨在太陽未出來時用質地柔軟的被條網在繁殖池扦捕2~3次,扦捕時下綱不要沉底,不必全池拉網,沿著池塘四周岸邊進行,以免對親魚驚動太大,而導致口孵親魚吐卵。
五、苗種培育
幼苗培育在專門的幼苗培育池進行,幼苗培育池在魚苗下塘前20~30天,對池塘進行清整,清除雜草、雜物及池底過多的淤泥,修補池堤。放苗前7~10天,用75千克/畝生石灰或8~10千克/畝漂白粉進行清塘消毒。3天后池塘開始加注新水至水深60厘米,施用經過發酵的牛糞、豬糞或雞糞300~400千克/畝作基肥培育水質。
把捕出的稚苗過數后放入幼苗培育池,每畝放養密度掌握在10萬尾左右,稚苗培育初級階段投喂豆漿,每天兩次全池潑灑,在稚苗培育日常管理中,要堅持每天早晚巡塘,注意觀察魚類活動和水質變化情況,保持水質"肥、活、嫩、爽"。這樣稚苗經過1個多月的培育,苗種可達3~5厘米,即可供成魚養殖或供越冬苗的飼養。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