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2004年,我們根據本地情況,引進湘云鯽苗種開展了一系列相關養殖試驗,探索總結出了適合本地條件的養殖模式,獲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F將開展的魚種培育試驗情況介紹如下:
一、材料與方法
1.池塘條件
池塘地點選在濟寧市魚臺縣漁場6個魚池,面積2~8畝,水深1.5~2.5米,要求池底平坦,少淤泥,保水性能好,通風條件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質符合漁業用水標準,并按每畝0.5千瓦功率配備增氧設施。
2.清塘、施肥
湘云鯽烏仔放養前10天,畝用生石灰75~100千克干法清塘,5天后注水深60~70厘米,施發酵好的雞糞200~300千克/畝。
3.放養情況
每畝放湘云鯽烏仔4000~6000尾,搭配的品種有鰱鳙烏仔或春片、團頭魴烏仔、草魚烏仔。
湘云鯽烏仔全部購自湖南省湘陰縣魚種場。放養烏仔前,由于長途運輸,袋內溫度與池塘溫差較大,需進行緩苗投放,將塑料袋泡在魚塘中約15分鐘再倒入池中。放苗時動作要輕緩,避免攪起底泥,使袋口沒入水中,緩緩將魚倒入水中,最后輕輕退出袋子。鰱鳙烏仔或魚種一般在放湘云鯽烏仔后20天進行放養。具體放養情況見表1。
4.飼料
放養烏仔后全池潑灑黃豆漿5~7天,用量為1.5千克/萬尾。然后改喂配合顆粒飼料,根據魚的生長情況及時調節顆粒飼料粒徑,并輔助投喂青飼料,青飼料以浮萍為主。
二、飼養管理
1.馴化投餌
烏仔下塘后即可馴化投餌。由于烏仔規格偏小,放養后全池潑灑黃豆漿,每天4次,即8∶00、11∶00、14∶00和17∶00,每次用量為1.5~2千克/萬尾,共進行了5天,然后開始投喂微顆粒飼料進行投餌馴化。馴化時在池的一邊固定一投食點,投喂時敲打飼料桶,再慢慢地投餌,開始幾天,少量多次,一般一天5~6次,一次60分鐘。馴化10~15天后,魚攝食的條件反射即可形成,投餌時魚成群地在投食點攝食。這時進入正常的管理階段,投喂時間以八成魚吃飽散去為準。馴化前期每次投餌時間在1小時左右,以后控制在30分鐘左右。日投餌次數:5~6月中旬2~3次,投餌率由3%逐漸上升至5%;7~8月,每天投喂3~4次,投餌率為5%左右;9月份以后投喂次數由3次減為2次,投餌率由3%逐漸降至1%。投餌過程中掌握慢-快-慢的原則,陰悶下雨天氣,少喂或停喂。投餌量可參考魚的攝食情況有無剩余,每7~10天調整一次。一般7、8、9三個月投餌量占全年投餌量的80%。除投喂顆粒飼料外,每天下午投喂一次青飼料。青飼料要新鮮無污染,投喂量掌握在2小時內吃完,陰悶下雨天不投青飼料。
2.水質調節
培育魚種要求前期水肥、中期水清、后期稍肥。起初水深0.8~1.0米左右,至7月份水深逐漸增加至最高水深1.8米左右,每7~10天灌注水一次,每次注水20厘米。要求透明度控制在25~40厘米為宜。每15~20天用生石灰調節一次水質,濃度為15~20克/立方米。如發現水質過肥,出現水華現象,用絡合銅全池潑灑,濃度為1~2克/立方米。至7月中旬后,每畝水面配備功率0.5千瓦增氧機,定期開啟增氧機,并遵循"三開二不開"的原則。
3.魚病防治
應貫徹"以防為主,積極治療"的方針。養殖期間使用二氧化氯全池潑灑3~4次。7、8月份每個試驗池均投喂兩個療程的藥餌,每療程為3天,使用量為魚病康1克/千克配合飼料。
4.日常管理
(1)巡塘觀察:每日巡塘3次。清晨巡塘觀察魚的活動情況和有無浮頭及水質變化;午間巡塘觀察魚的吃食和活動情況;近黃昏時巡塘檢查飼料臺有無剩余飼料,有無浮頭預兆,酷暑季節天氣突變時,魚類易發生浮頭,因此增加半夜巡塘,以便及時采取措施防止泛池。
(2)建立池塘管理日志,記錄每日的水溫、氣溫、天氣情況、投餌量、換注水量、魚病情況等。
三、試驗結果
1.收獲情況
2004年11月7日,由濟寧市科技局主持并邀請省、市有關專家對試驗進行了現場驗收。魚種培育池6個,面積33.5畝,總產魚種27097.2千克,平均畝產808.9下克,其中湘云鯽18251.7千克,平均畝產544.8千克,平均規格125克/尾。
由結果可見,湘云鯽的平均規格在110~150克/尾之間,表明湘云鯽生長速度的優勢得到發揮;其次,本試驗池主養湘云鯽的畝均產量最低值為513.4千克/畝,最高值為580千克/畝,平均為544.8千克/畝,養殖產量比較理想。
2.經濟效益
由經濟效益核算情況可知,本試驗畝均純收入均在2000元以上,最高達3129元,平均在2700元,經濟效益較為理想。其中,3號魚池獲得了最好的經濟效益。由此可見,適當加大湘云鯽放養密度,利用其耐缺氧的優點,有利于提高魚產量。
三、討論與分析
1.湘云鯽能濾食部分浮游生物,考慮到這個因素,本試驗認為在搭配鰱鳙魚的具體數量和重量時,應該考慮在常規規定80∶20的放養比例的基礎上稍微變動一下,即適當減少鰱鳙魚的搭配比例,保持水的肥度,有利于湘云鯽魚種的成活率和產量的提高。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厘米較好,到后期,由于轉到人工投飼為主,魚種生長也主要依靠人工飼料,所以池水也要保持清新,這時透明度要加大,保持在30厘米較好。
2.湘云鯽定塘后要進行馴化投餌。進行馴化投餌較常規養殖品種難度大,而且如果投喂不規律,則建立起的條件反射效果不明顯,魚群不能集中攝食,造成飼料浪費,生產不能按正常計劃進行,影響整個生產。本試驗認為,配養魚應該在主養魚形成條件反射后鞏固一段時間,大約條件反射形成兩周左右時間后放養為宜。
表1魚苗放養情況
試驗面積湘云鯽鰱鳙草魚團頭魴
池號(畝)規格密度規格密度規格密度規格密度規格密度
(尾/畝)(尾/畝)(尾/畝)(尾/畝)(尾/畝)
13烏仔4000烏仔3000烏仔1000
28烏仔6000烏仔2500烏仔500烏仔600
36烏仔5000烏仔2500烏仔1500
43烏仔5000烏仔10003350
56.5烏仔6000烏仔2700烏仔500
67烏仔6000烏仔3000烏仔1000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