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年來,我們在河南省中牟縣謝莊鎮水產養殖場進行了尼羅羅非魚池塘規模化養殖試驗,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畝產量達到2070kg,魚體平均規格達到0.75kg,效益顯著,值得推廣。
一、魚池條件
每個池塘面積8畝~12畝,東西走向,水泥池,池深3.0m,每個池塘配備有功率為3kW葉輪式增氧機2臺。
二、池塘消毒
采用干法清塘,生石灰用量60kg/畝,兌水化漿后趁熱全池潑灑,以除去池塘內的病原生物和敵害生物,為養殖魚類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三、魚種放養
池塘消毒10天后(5月19日),放養單性尼羅羅非魚魚種,魚種規格為體重150g/尾,體長8cm~9cm,放養密度為3000尾/畝,并搭配放養體重250g/尾鰱魚魚種160尾/畝、體重250g/尾鳙魚魚種40尾/畝。6月16日,在池塘中放養體重250g/尾烏鱧72尾/畝。魚種放養前,用4%食鹽水溶液浸浴魚體10分鐘。
四、養殖管理
1.投喂采用人工配合顆粒飼料,在池塘邊搭設面積為3平方米飼料臺,每次投喂前先敲打竹板給予固定信號,使魚群形成攝食條件反射,培養羅非魚集群上浮搶食的習性。人工馴化成功后,實行定時、定點、定質、定量的投喂原則,日投喂3次,日投喂量占魚體總重的3%~4%,當水溫升高到25℃以上時羅非魚攝食旺盛,日投喂4次,日投喂量占魚體總重的6%~7%。投喂量根據天氣情況、魚體活動情況和攝食情況等靈活調整,天氣晴朗、水溫適宜可多投喂,反之少投喂。
2.水質調節根據氣溫的高低、池水的透明度大小等環境因子適時對水質進行調節,使池水的透明度在25cm左右。魚種放養時,水深1.0m,然后每周加注新水1次,每次20cm;至6月底,池水深度為2.0m~2.5m;7月份~8月份,每月注換新水2次,每次換水量為池水總量的2/3左右。高溫期間,每天開啟增氧機8小時。
五、魚病防治
堅持早、中、晚各巡塘1次,密切觀察魚體攝食、活動情況,每隔20天注換新水1次,每次換水量為池水總量的1/3,以保持水質的肥、活、嫩、爽。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每隔15天用20ppm生石灰、1ppm漂白粉、0.2ppm穩定性二氧化氯交替全池潑灑1次,定期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5g/kg、大蒜素5%,并與飼料混勻,以增強魚體抵抗力,可以有效防治病害的發生。
六、養殖結果
1.產量12月26日起捕,9口池塘總面積90畝,尼羅羅非魚平均畝產2070kg,平均規格0.75kg/尾,養殖成活率92%;烏鱧平均畝產87.1kg,嚴均規格1.3kg/尾,養殖成活率94%;鰱魚平均畝產277.5kg,平均規格1.79kg/尾,養殖成活率97%;鳙魚平均畝產74.9kg,平均規格1.92kg/尾,養殖成活率98%。
2.效益總收入273.75萬元,其中,羅非魚市場售價13元/kg,總產值242.19萬元;鰱魚6元/kg,總產值14.98萬元;鳙魚總產值4.04萬元;烏鱧16元/kg,總產值12.54萬元。總投資152.08萬元,其中,苗種費32.54萬元,飼料費88.63萬元,承包費2.7萬元,水電費和藥費11.7萬元,工資8.1萬元,捕撈費2.92萬元,折舊費2.7萬元,其它費用2.79萬元。純利潤121.67萬元,平均畝盈利13518元,投入產出比為1∶1.8。
七、小結與討論
1.定期消毒,可為養殖魚類提供一個良好的水環境,這是防病的重要手段。
2.放養大規格的全雄性尼羅羅非魚魚種,是確保高產高效的重要環節。
3.合理放養,不僅可以節約生產成本,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產品規格和養殖水體的生產效率。
4.池塘套養烏鱧、鰱、鳙,經濟效益明顯,使規模化養殖產品批量性、一致性強,有利于產業化生產的迅速形成。
5.強化投喂措施,養殖全過程投喂高品質的配合顆粒飼料,并嚴格按照"四定、四看"的技術要求,在入池和養殖全過程準確記錄不同魚類品種的尾數變化的基礎上,每月抽樣測定魚體平均尾重,并據此確定相應階段的投喂量。
6.由于魚種質量和水質條件較好,病害預防措施及時,養殖全過程未出現魚病危害,養殖產量高,效益好,畝產量、畝產值、畝純收益均大幅度超出當地最高記錄,經濟效益顯著。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