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劍尾魚又名劍魚、清劍,原產墨西哥南部及危地馬拉等地,經人工優選培育,已育出現了不少新品種,如紅劍魚、黃劍魚、鴛鴦劍魚等。目前飼養較多的為紅劍魚,依背鰭和尾鰭形狀分為兩類:一類是背鰭高寬,尾鰭上下末端均有劍狀延伸的高鰭燕尾紅劍;另一類是雄魚背鰭很長,尾鰭下部末端拖帶一條高鰭竿尾紅劍。劍尾魚因形態奇特,深受人們喜愛,是水族箱中的不可缺少的熱帶魚品種。
1.形態特征
體色淺藍,體形紡錘形、側扁。雄魚有劍尾,背鰭有紅點,雌魚無劍尾,背鰭無斑點。
劍尾魚經人工飼養后,體形已小型化,只有7~8厘米長。體色橄欖綠,鱗片邊緣褐色,兩側中部從鰓蓋后直至尾部有一條深紅色條紋,條紋上下有淺藍色鑲邊,腹部銀白色,背鰭有紅斑。
2.飼養要求
劍尾魚適應性強,易飼養,能在短時間內耐受5℃的低溫,對水質要求不嚴,能在弱酸性、中性或弱堿性水中正常生活、繁殖;適宜水溫為20~25℃。飼養水體要求溶氧充足,溶氧不足,便會飄浮水面,嚴重缺氧時,雄魚會躍出水面,引起損傷或死亡。
劍尾魚食性雜、食量大,不傷害其他魚類,可以混養。一般壽命為3~5年。
3.雌雄鑒別
雄魚體形細長,體色鮮艷,尾鰭下方有劍尖,鰭的末端較尖,臀鰭則演化為性交接器。
雌魚體形肥大,體色較淡,鰭末端較圓鈍,尾鰭下方無劍突,泄殖孔較明顯。雌劍尾魚具有奇特的"性轉"現象。"性轉"是指一部分產過仔魚的雌魚會逐漸雄性化,表現體形變細長,尾鰭下方長出劍狀突起,臀鰭轉化為棒狀性交接器,開始追逐雌魚,與其交配授精,繁殖后代。
4.繁殖技術
劍尾魚屬卵胎生魚類,繁殖力很強,6~8月齡進入性成熟期,雄魚開始追逐雌魚,以交接器與雌魚交配,完成體內授精。受精卵在雌魚體內孵化成仔魚排出體外。繁殖時要選5厘米以上的種魚,雌雄比例以1∶1或2∶1為宜。每胎初產仔魚20~30尾,以后各胎多達200余尾。仔魚出生3個月內,水溫不可有太大變動,最好保持在24℃左右。溫度20~28℃時,每隔5~8周產仔1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