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城市化進程加快,城鄉割裂卻在加劇。現在城里的許多孩子,甚至沒有看過豬。這種無知,是對大自然和人類自身的不尊重。在非常情況下,無知甚至造成恐慌和傷害,如廣東“紅藥水西瓜謠言”事件。
本報從今日起,推出大型系列報道《餐桌外的故事》,把廈門本土生產的食物的有趣故事講給您聽。
陳毅彬攝手里的是母鮑魚,其性腺呈綠色,公鮑魚的性腺為白色或淡黃色。
鮑魚爬上餐桌前至少要走一年的路
吃過鮑魚美味的你知道它們是如何長成的嗎?昨日,記者來到位于大嶝島的培陽水產養殖公司的無公害鮑魚養殖基地。
“鮑魚很難養,稍有不慎就可能要‘全軍覆沒’。”該養殖基地負責人鄭書彬養鮑魚已經10多年了,但一想到那種鮑魚成片死亡的情景,他還是要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鮑魚從幼苗到長成上市,一般要經歷浮游、附板、苗種、長成四個階段,至少需要1年以上的時間。然而,它們在生長過程中卻十分“嬌氣”,不僅要求水質干凈、鹽度適宜,而且還會“挑食”,對病害更是“卻之猶恐不及”。
“受精卵發育成幼苗后,需要在水里浮游個4-6天,此時它們小得只有用顯微鏡才能看得到。”鄭書彬表示,“然后,鮑魚們就開始要附板(附著在固定物上)了。”其實,在鮑魚附板之前,養殖者們要事先在板上培植一層藻類,這樣才不會讓附板之后的鮑魚們“餓肚子”。經過三四個月的培育,鮑魚們終于從附板時的一個小黑點“出落”成體長1.5-2厘米的“少年”。而這時候的鮑魚,才能成為通常養殖者們所說的“鮑魚苗”,一般養殖者就是購買這樣的種苗回去繼續培育和養殖的。
此后,從種苗到可以出售并走上市民餐桌,鮑魚們還有至少8個月的路要走。但是,8個月的周期一般是針對海上養殖而言,如果是陸上養殖,因為水的流速及流量不足,養殖時間則要更長,如大嶝無公害鮑魚養殖基地里的鮑魚經歷這個階段就需要多耗時4個月左右。
“因為養殖周期長,再加上一直使用天然飼料,鮑魚的口感就相對清脆,肉質也比較清甜,而且煮熟之后,肉體不縮反漲。”鄭書彬說,正是因為這些特點,一些住在島內的人常常自駕車前來養殖基地里十斤八斤地購買。“這種情況就好比土雞和飼料雞比較,人們更愿意選擇土雞一樣。”
然而,這8個月(或1年)的時間里,養殖者們最害怕兩件事:一是海水變淡,二是病害發生。鄭書彬說,如果海水鹽度突然低于1.018%,那么所養鮑魚就將“全軍覆沒”,因此如果海上養殖鮑魚,就必須選在水深流暢,水質清新,無污染,附近無河流,海藻資源豐富,海水鹽度比較穩定且為中鹽度的地區,而陸上的養殖者則要對從海里抽上來的海水實時監控,防止海水突然變淡。而鮑魚病害則會傳染,因此也會造成鮑魚大面積死亡,這對海上養殖者的沖擊尤其明顯。
野生鮑魚“芳蹤難覓”
如果市面上有小販拿著殼上長有牡蠣殼的鮑魚向你兜售說“這是野生的”,你可千萬別信,因為這十有八九是在海里吊養而成的。
鄭書彬說,廈門附近海域的野生鮑魚主要是雜色鮑,但現在數量已經很少了,而且通常情況下,它們只生活在水深40米以下的深海區,只有到每年的夏季才會爬到沿海的礁石上產卵,因此也只有在這個季節才有買到野生鮑魚的可能,其他季節的則“純屬假冒”。
那么如何分辨野生的和養殖的鮑魚呢?鄭書彬說,一般人是幾乎看不出來的,因為兩者在外觀上沒有太大的差別,即使專業人士也要分辨好一陣子,所以他提醒市民,最好是寧可錯過也不要相信小販的話。
那么,一些經常吃鮑魚的人還會感到其味道老變,這又是怎么回事呢?鄭書彬表示,其實并非鮑魚自身的問題,而是因為市場上的小販給鮑魚加了淡水。原來,給鮑魚加淡水后會增加其重量,因此這些攤販出于利益的驅使,在出售之前把鮑魚放在淡水里一會兒,雖然鮑魚接觸淡水后會死亡,但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而這時候消費者可能已經把它們吃入腹中了。即使沒吃掉,貨一出門,也不認賬了。
原來鮑魚也長“年輪”
一般每過一年,鮑魚就會在其殼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印記,鄭書彬說,這叫生長紋,就相當于樹木的年輪。這么一來,鮑魚的年齡也便“一覽無遺”了。
通常情況下,生長紋的明顯與否,與鮑魚所處的生活環境、季節和所攝食餌料的種類有關。在生長快速的季節,生長紋明顯,距離較寬;在生長緩慢的季節則相反,生長紋密,距離較近。
“偶爾也會出現一年長兩個‘年輪’的情況。”鄭書彬說道。原來,在某些季節里,鮑魚的生長會處于停滯狀態,然后又突然“瘋長”,這樣一來,其便在殼上長出了兩道生長紋,等于是虛報了“年齡”。
其實判斷鮑魚的準確“年齡”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將其殼面附著的雜藻、海蠣殼和石灰蟲等清除干凈,然后置于電燈光下,這樣就可透視看出它們的“年輪”了。從鮑魚殼的顏色可以知道它吃什么食物
鮑魚的“作息時間”是和人類顛倒的,白天它們一般在“睡大覺”,只有晚上才開始吃東西,而它們的主要食物是茳蘺(龍須菜)、紫菜、海帶等藻類。更有趣的是,鮑魚吃進去什么東西,它們的殼便會長出與吃進去的食物類似的顏色。
“比如,吃進去的是茳蘺和紫菜,那么殼便呈紅褐色;吃進去的是海帶,便呈深綠色;而吃進去的是人工飼料,則一般呈鮮綠色……”鄭書彬饒有興致地說道。
那么,鄭書彬養殖場里的鮑魚吃什么食物呢?我們從養殖池里撈起幾個鮑魚出來“鑒定”,發現其主色是紅褐色,但卻也夾雜著一兩道深綠。這下我們明白了它們是吃什么東西長大的了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