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春季魚種放養是魚類養殖生產中技術性較強的關鍵環節,直接關系到整個養殖的成敗和養殖效益的高低。對此要高度重視,認真做好這一基礎性技術工作。
(一)放養技術
1、池塘清整要徹底。清除池內雜物,挖掉過多的淤泥,疏通進排水渠道等。將池埂加固,然后曝曬,殺滅病原體。魚種放養前7-10天注入少量水,進行藥物消毒清塘。
2、準確把握放養時間。放養時間一般應是春季水溫達到7-8℃以上時(少數熱帶魚除外),放養成活率高。放養時應選晴天無風的日子進行。
3、適量施用基肥。施基肥可繁殖浮游生物,一方面供肥水性魚類攝食,另一方面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可增加水中溶氧,利于魚類生長。
4、放養優質魚種。應選規格整齊、體質健壯、肌肉豐滿、色澤鮮艷、鱗片和鰭條完整、無傷病、遺傳性狀優良的魚種放養,以提高成活率。要盡量加大大規格魚種的放養比例,以加快生長,提高產量和效益。
5、突出主養,科學配養;祓B可充分利用水體和飼料,提高魚產量,增加效益。當主養魚和配養魚確定后,還要進行科學搭配,一般主養魚可占70%-80%,配養魚占20%-30%,食性相近或相同的魚應盡量少混養或不混養。
6、魚種入池要消毒。魚種在拉網運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造成魚體傷害,購買外地魚種還易帶入病原體,因此魚種入池前必須消毒,以減少疾病的發生,提高放養成活率。
7、入池溫差不應太大。長途運輸來的魚種放入池塘前應測量池水水溫,溫差一般不超過3℃。
8、及時投餌并做好放養記錄。一般放養3-4天后,魚已適應新環境,可開始投餌。做好放養記錄和池塘日志,記下放養日期、品種、規格、數量、來源等,為養殖生產管理提供依據。
(二)放養注意事項
1.苗種運輸。春天也是投放魚苗的季節,魚苗的異地運輸成為淡水養殖生產的重要環節。運輸要安全、高效,應保證和提高運輸成活率。運輸苗種時應注意運輸前制定周密的運輸計劃,準備好裝卸、起運、消毒工具和藥物。運輸密度要根據魚的種類、規格、水溫、水質、運輸時間、運輸方法和供氧設備等綜合確定。宜選擇氣溫較低的晴天運輸魚種,起運前對魚應停喂。
2.放養前準備工作。魚苗下塘前應先檢查清塘后藥效是否已過,早春水溫低、毒性消失慢,應提前取水放實驗魚測試。
3.注意溫差。下塘時注意裝魚苗容器的水與池塘水溫差不要過大,避免產生應激反應,特別是小規格魚苗,容易造成死亡。
4.消毒。實踐證明,對外購魚苗實施及時消毒,可有效防止魚病發生。早春溫度低,魚苗在起運、裝卸中難免有創傷,如不及時消毒容易得霉病。消毒時要注意3點:①藥物要現配現用;②藥物劑量要準確,避免藥量不足或用藥過量;③浸洗時間要適當,發現魚種有忍耐不住現象時,應立即加水或放入塘內。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