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病原。本病病原體為癤瘡型點狀氣單胞桿菌。
二、流行情況。該病主要發生在青魚、草魚、鯉魚、鯽魚等魚中,無明顯流行季節,一年四季都有。一般水質污濁、養殖密度過大、水質較肥、魚體受傷等條件下易發生此病。本病雖屬慢性病,死亡率低,但可造成病魚生長緩慢或停止,魚產品品質極差,使養殖經濟效益降低。
三、癥狀;疾◆~背鰭基部的皮膚及肌肉組織發炎,紅腫處凸出體表,觸之有流動感,刺患部有灰白膿液流出。病魚食欲減退或廢物食、魚體消瘦、游動緩慢,常離群獨游。解剖癤瘡處有灰白色或紅灰色膿液流出,腸道充血發炎,其他內臟器官未見肉眼可見病變。
四、預防方法。⑴用微生態制劑改良水質,可按每畝(水深1米)首次施用量1公斤,以后每隔15天施用1次,用量0.5公斤。也可用常規使用的生石灰溶液、沸石粉等水質改良劑優化水質。⑵防止魚體機械性損傷:在扦捕、搬運、注射、放養時,應盡量避免魚體受傷。⑶用蟲克星、硫酸銅、敵百蟲、苦楝皮等殺蟲劑殺滅水中魚體外寄生蟲,以防寄生蟲侵害魚體,魚體受損而感染此病。⑷魚種應按時注射疫苗,增強免疫力,注射疫苗后可用3-5%的食鹽水或20克/立方米濃度的高錳酸鉀液浸泡10-15分鐘。⑸如少量魚體受外傷,可用新鮮大蒜汁抹擦2-3次。⑹養殖期間,每隔15天按0.3-0.5克/立方米二氧化氯液全池潑灑。⑺將中藥五倍子搗碎,用開水全部溶解后,用池水稀釋全池潑灑,用量為2-4克/立方米。還可每畝(水深1米)用大青葉5公斤加黃連1公斤加水3次煎汁至藥液為20公斤,全池潑灑,連用3天可防治本病。⑻內服藥物:每100公斤吃食魚用三黃粉0.5-1公斤拌5-10公斤餌料投喂,每天2次,連用3-5天;每100公斤魚用丁青散20-50克拌糧投喂(地丁、大青葉、大蒜粉按5:3:2比例混合制藥);每100公斤魚用土霉素0.5公斤制成藥餌,投喂4-6天;在200-300公斤飼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粉100克拌勻投喂,每天2次,連用3-5天;在飼料中按每公斤拌四環素0.25克,連用3-6天。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