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隨著淡水珍珠養殖產業的發展,對蚌苗的需求日益提高。三角帆蚌規模化育苗技術已經突破,但蚌苗生產仍然利用宿主魚人工采集鉤介幼蟲,待其變態成稚蚌時從寄主魚身上脫落,再進行流水培養。因此,宿主魚的成活率直接關系到蚌苗的產量和企業的經濟效益。目前,生產上主要采用黃顙魚作為三角帆蚌蚌苗寄主魚。近年來,筆者進行了三角帆蚌育苗試驗,對提高寄苗階段黃顙魚成活率的方法進行了總結,現簡要介紹如下:
一、黃顙魚的選擇與運輸
用于寄苗的黃顙魚,應挑選體質健壯、游動活潑、色澤鮮艷、無傷無病的個體,體重在50g左右最佳。
運輸方式的選擇,應以最大限度降低魚體損傷為目標。如采取活魚車運輸(即帶水運輸),由于黃顙魚胸鰭和背鰭上具有帶鋸齒的硬刺,魚體相互之間容易扎傷,入池后易患水霉病或其它細菌性魚病而大批死亡?紤]到黃顙魚屬于鯰科魚類,皮膚上豐富的微血管具有輔助呼吸的功能,因此可采取干法運輸,以減少運輸造成的魚體損傷。操作時,將從魚池捕出的黃顙魚先放入網箱或捆箱內暫養2小時~3小時,選擇帶孔的塑料魚筐或泡沫箱,泡沫箱四壁挖孔,保證箱內通氣,再將充分浸濕的稻草均勻鋪在筐底或箱底(也可鋪浸濕的海綿),然后從網箱或捆箱內撈出黃顙魚,將黃顙魚平鋪于稻草上,魚體之間要有空隙,不能相互擠壓,最后在筐頂或箱頂加蓋,蓋上留孔,便于觀察魚體情況,裝箱完畢即可運輸。一般運輸時間可達到8小時~12小時,運輸成活率可達95%以上。運輸過程中,每隔2小時少量淋水1次,以保持魚體皮膚濕潤為宜。
二、黃顙魚的暫養與強化培育
運輸應激后的池養黃顙魚,成魚充分恢復和馴化所需的最少時間是3周,因此,為了恢復黃顙魚的體質,應至少提前3周將黃顙魚運到生產基地進行暫養。
黃顙魚暫養一般采用池塘或網箱。如采用池塘暫養,黃顙魚未購進之前,池塘要進行清整消毒,塘底要整平,并修補塘埂,開挖好進排水溝,安裝好攔魚設備,采取微流水和流水培育可以增強寄主魚的體質,池塘面積不宜過大,以1畝左右為好,以便于及時捕撈,放養密度為1000kg/畝左右。如采用網箱暫養,網箱一般設在育蚌池、成魚塘或魚種池內,網箱規格一般為4m×4m×2m,網衣的網目不要過大,一般為1.5cm~2cm,網箱應于魚種入箱前10天~15天安裝下水,箱壁附著藻類后可防止魚體之間的磨擦損傷,可以提高成活率,放養密度為80kg/箱~100kg/箱。另外,網箱暫養中黃顙魚在箱內活動不慎時魚鰭容易掛到網線,因此每天需檢查網箱2次~3次,發現魚鰭掛網要及時解脫,否則會出現少數黃顙魚因饑餓原因等而逐漸死亡。強化培育時,投喂的飼料包括蚯蚓(切斷)、鮮蛋、新鮮蚌肉、豬腸(煮熟軋碎)、小蝦、小魚等,以蚌肉最佳。每年養蚌場有大批植珠手術分離外套膜和除去貝殼后的斧足、肌肉和內臟等,以及剖蚌取珠后的蚌肉,數量較多,資源較豐富,利用這些蚌肉投喂養殖黃顙魚,能大大降低蚌苗生產成本。蚌肉要切碎煮熟后投喂,香味更濃,可增強黃顙魚的適口性和食欲。蚌肉經煮熟過程的高溫可殺滅細菌和寄生蟲等病原體,降低丁黃顙魚發病率。投喂時,應嚴格按照“四定”要求,做到勻、足、好,切忌時多時少。根據黃顙魚攝食習性,每天投喂2次,傍晚的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2/3,日投喂量為魚體總重的1.5%~2%,以黃顙魚30分鐘內吃完為準,讓黃顙魚吃到八成飽。實際操作中,隨水溫、氣候等情況的變化適當調整日投喂量,氣壓低、天氣悶熱、雷陣雨或連綿陰雨時要少投喂或不投喂。
三、水霉病的防治
三角帆蚌繁殖時間為每年的4月~5月,水溫較低,是淡水魚類水霉病暴發的季節,同時寄苗用黃顙魚剛剛經過越冬,體力尚未恢復,抗病力下降,再加上捕撈和運輸等環節造成的傷害,極易誘發水霉病。預防水霉病的措施有:在捕撈、運輸、暫養和寄苗過程中,謹慎操作,盡量避免魚體受傷;黃顙魚入池前必須消毒,應以濃度為3%~5%的食鹽水進行浸泡消毒5分鐘;黃顙魚入池后,不僅要及時投喂高蛋白、易消化的飼料,以恢復其體質,同時還要在飼料中添加Vc等營養性藥物,增強魚體免疫力。治療水霉病的方法:先用濃度為5%的食鹽水浸洗病魚5分鐘,再用100kg水加入80萬國際單位青霉素配成的溶液浸洗魚體10分鐘。
總之,對待黃顙魚的水霉病要采取“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針。黃顙魚為無鱗魚,對藥物耐受力不及家魚,用藥要準確掌握劑量。黃顙魚對鹽度耐受性較差,用鹽消毒時要注意觀察魚體活動情況。如果黃顙魚患病嚴重,應棄之不用,再購買一批新魚寄苗。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