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春季養魚的管理工作是奪取全年增產增收的重要環節,必須全力抓好。
1.合理投餌施肥
(1)投餌是滿足魚類生長,提高產量的物質基礎。開春后天氣逐漸轉暖,當水溫上升到8℃~10℃時,常規魚類(四大家魚、鯽、鯉等)開始攝食,攝食量隨水溫升高而增多。熱帶、亞熱帶魚類(羅非、白鯧、土鯪、泰鯪等)則在12℃以上時開始攝食,攝食量隨水溫升高而增加。由于春放魚種苗小,水溫低,投餌量應掌握由少到多的原則。最好每口池塘都設一個食場,以形成條件反射,既可減少餌料散失浪費,又易觀察魚群攝食情況,有利清潔衛生工作和魚病防治。
投餌方法:開始時可投喂適量優質麩皮、玉米粉、豆餅、米糠、花生麩等混合飼料(如能投喂各種魚類專用顆粒飼料則更佳),每天或隔天投喂1次,以晴天中午投喂為好,投喂量應占魚體重的1%~1.5%。隨水溫不斷升高,日投喂可增至2次,即上、下午各1次。可適當投喂黑麥草、象草等易消化的青綠飼料。投餌量以每次投喂后4~5小時內吃完為宜。總之,投餌要堅持“四定”(定點、定時、定質、定量)原則。
(2)施肥施肥是為補充水體營養物質,以促進浮游生物等餌料繁殖,滿足濾食性魚類的攝食及水中浮游生物光合作用的需要。常言道:“養魚先養水,水好半塘魚”,說明培肥水質的重要性。
生產實踐表明,春季以投放發酵有機肥(人畜糞肥)為佳。有機肥肥效足,持續時間長,有利無公害生態養殖。具體的施肥量和次數應根據池塘水質和肥料質量而定,一般每畝(1畝=667平方米)魚塘施用腐熟有機肥200千克。施肥應選擇晴天,避開食場,使池塘水色呈油綠色(包括藍綠色、黃綠色和豆綠色)或褐綠色(包括黃褐色、紅褐色或茶褐色),水體透明度保持在20~30厘米。早春水溫低,透明度應控制在20~25厘米;晚春氣溫高,透明度應控制在30~35厘米,使水質保持“肥、活、嫩、爽”。
2.控制魚塘水深
春季養魚,池水深度應由淺到深,逐步加注增高水位,以利增強池水中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和提高池水水溫。
加水方法:一般半個月左右加水1次(20~30厘米)。早春池水深度應控制在0.8~1.2米左右,晚春水位應逐漸提高到1.5米以上,以達到正常養殖水位。
3.及時防治魚病
春季隨著水溫上升,浮游生物(藻類、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繁殖迅速,魚病開始增多,到清明前后形成魚病第1個高峰期。養魚戶應做好飼料、食場、工具和水體消毒工作,還要做好敵害(蛇、鼠、候鳥)預防工作。有機糞肥必須經充分發酵,每50千克加入漂白粉50克拌勻消毒后下塘潑灑,食場內要每日清除殘餌雜物,定期用藥物掛簍食場消毒措施。
春季經常發生的魚病有水霉病、細菌性爛鰓病、赤皮病、腸炎病,寄生蟲性的錨頭鳋病、斜管蟲病等。應采取預防為主,定期用藥潑灑消毒。
冬春季節易發生水霉病,每15天可用治霉靈1毫克/千克兌水潑灑一次。4月份開始,一般每15天用漂白粉1毫克/千克或生石灰20毫克/千克兌水潑灑(也可用標準漁藥魚菌清、富氯、魚菌凈)一次,以預防細菌性魚病;每月用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5∶2)0.7毫克/千克或90%晶體敵百蟲0.5毫克/千克,均勻潑灑一次,以預防寄生蟲病。另外,每月還可用魚必康、強克33、出血平拌粘性飼料投喂2~3天,每天1次,以增強魚體抗病能力和促進生長發育。
在氣壓低、天氣悶熱,魚群浮頭或有浮頭征兆時,要立即開動增氧機增氧。平時晴天中午可開增氧機2小時。通過光照分解淡化毒物,使溶氧分布均勻;也可適時施用光合細菌,進一步改良底質水體環境。在氣壓較低,或低溫、刮風、下雨、浮頭和魚類有異常情況時,不宜用藥或藥餌,以免引起意外。同時要加強巡塘,做到每天早、晚巡塘各一次,發現魚病,及時對癥用藥防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