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溫差癥:多由販子將鱔苗購運回家后,用溫差較大的涼水浸洗鱔體而造成。如采用水缸涼水“透魚”、用自來水沖洗鱔體等。
(2)脫黏癥:多由捕撈、收購和運輸工具過硬(如蛇皮袋、篾簍等)造成黃鱔黏液大量損失所致(俗稱脫黏癥為“拖了”)。
(3)發熱癥:在運輸途中,由于某一容器內的黃鱔裝得過多,運輸時間過長或暫養時換水不及時,造成黃鱔黏液發酵,使鱔體溫度升高而導致發病(俗稱這種發熱癥為“走鱔瘟”)。
(4)溺水癥:捕撈黃鱔時,因捕撈工具溺水,造成黃鱔缺氧而半死,收捕出水后,有一部分死而復活,放養于網箱內喂養1~2天后,又活而復死。
(5)傷殘癥:多因采用不正確的捕撈方法而造成。如夾子夾的、電打的和鉤釣的黃鱔等。
(6)出血癥:黃鱔出血癥有三種:①細菌、病毒性出血癥,主要是由氣單孢菌感染所致;②血液寄生蟲性出血癥,主要由隱鞭蟲寄生于黃鱔血液所致;③積累性中毒性出血癥,主要由長期過量使用某種化學藥物所致。
(7)急、慢性中毒癥:多由不正確使用酸堿藥物或長期過量施用某種化學藥物所致。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