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種鱔產卵10天后,一般鱔苗即會孵出。待鱔苗孵出后,應在5天之內將其撈入培育池進行專池培育。仔鱔苗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在入池前,應將培育池的水溫調整至與原池或運輸容器內的水溫相近(溫差不超過2℃),具體方法在以后的有關資料中有詳細介紹。
剛孵出的鱔苗靠吸收卵黃囊的營養生活,這期間可不投喂食物。5天以后,其卵黃囊已基本吸收完,此時即可投喂煮熟的雞蛋黃,最初每3萬尾約投喂一個雞蛋的蛋黃,以后逐步增加,以“吃完不欠,吃飽不剩”為宜。投喂3天以后,即可在蛋黃中加入少量的蚯蚓漿,蚯蚓漿要打細,最初可先按總量的10%加入,以后逐步增加,直至全部投喂蚯蚓,切碎的蚯蚓以黃鱔能順利吞吃為準,若鱔苗咬住食物在水面旋轉,則證明食物過大,可再切細一點,同時在蚯蚓中逐步加入黃粉蟲,蚌肉,豬肺等,培育有水蚯蚓(水絲蚓)的,可直接向池內投入水蚯蚓,供幼苗自行取食。
當鱔苗長至體長10厘米以上時,即可按大小分級,并將達到10厘米的鱔苗選出移入育肥池飼養。由于自繁自養野生黃鱔,從產卵孵化到條重50克左右,一般需2-3年,故沒有實質性的作用。因此,我們僅對自然繁殖作一概略介紹。具體技術將在學員學習或引種時作詳細的講解 黃鱔本身是一種抗病力很強的魚類,但在人工收購暫養野生黃鱔的實踐中,由于缺乏相應的操作技術,故往往表現為容易發病,難以養殖。任何動物都有其特殊的生物學特性,只要我們注意黃鱔的有關生理特點,營造相應的環境,即可大幅度減少甚至避免黃鱔發病。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