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甲魚養殖者為了縮短養殖周期,提高成活率,增加養殖效益,采取溫室高密度加溫培育成200~250克的幼鱉,等到第二年天氣轉暖,室外池水溫升高后,將溫室甲魚轉移到外塘,養殖成商品鱉,這應該說是一種比較科學的養殖模式。但如果轉塘過程中處理不當,往往會造成甲魚發病,而引起大量死亡,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為了做好甲魚的安全轉塘,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轉塘前溫室內的技術處理
甲魚經過一個冬季的飼養,溫室內的空氣質量、水體理化因子各項指標都達到了一定的濃度,甲魚被迫適應室內環境,若不經過鍛煉調整,直接投放到外塘時,當環境突變時就難以適應。主要表現為甲魚上食慢,應激反應大,內臟生理機能紊亂,機體免疫力下降,易誘發多種疾病,如腐皮病、癤瘡病、穿孔病、鰓腺炎、白底板病等。具體預防措施:
1.溫度調整
轉池前做好時間安排,溫室提前5~7天時間采取逐步降溫,縮小室內外溫差。開始1~2天可采用開門窗自然降溫,然后可結合外塘水溫,適當加注外塘池水降溫,降溫幅度以每天下降1~1.5℃為宜。當室內水溫基本與外塘水溫一致時,可將溫室甲魚投放到外塘養殖。
2.疾病防治
健康的甲魚在降溫前可強化培育5~7天,一般在飼料中添加Vc、消炎類抗生素等,防止在搬移途中弄傷感染。生病的甲魚最好在溫室內治愈后再轉池,因溫室環境相對穩定,治療條件比外塘好。
二、外塘放養前的準備工作
甲魚從溫室轉移到外塘前,先對外塘的底質和水體作徹底殺菌消毒,新挖池塘先加水10~15厘米,用20~30克/立方米漂白粉或用100~150千克/畝的生石灰清塘,5~7天后加注新水至60~80厘米,水位淺便于外塘水溫的升高,避免水體上下層溫差大;對于老池塘,最好先清除底部淤泥,因淤泥中殘存著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蟲等,當外界條件適應時,可大量滋生繁衍,甲魚易受感染生病。因此,老池塘要加大清塘力度,可采取干塘、太陽曝曬20~30天,再用生石灰清塘,并翻動底泥,一段時間待藥效消失后,可施底質改良劑,改善土質結構。
三、甲魚分池操作時的注意事項
1.分池天氣選擇
當外塘水溫達25~26℃以上時,可根據當地氣象部門的天氣預測,選擇連續5~6天晴朗天氣后分池,保證甲魚轉入外塘后,盡快上食。一般來說江、浙一帶可選擇5月下旬和6月上旬出池,南方提前,江北推遲。
2.甲魚浸浴藥物選擇
甲魚在起捕、運輸、稱量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抓傷、擦傷情況,傷口若不及時處理很容易感染發炎,誘發皮膚病,這時可選擇收斂性強、藥效快的高錳酸鉀浸浴,可達到抑菌收斂傷口作用,減少發病感染機率。甲魚的起捕、點數、稱量、運輸過程最好全程帶水操作,盡量減少甲魚體表受傷的可能性。對于不同規格的甲魚,應進行分類分池養殖。
3.轉塘后的養殖管理
(1)外用消毒劑的使用:甲魚投放外塘后,立即對池塘水體進行全池潑灑,可選擇刺激性小的溴制劑、碘制劑、氯制劑連續用2~3天,劑量按預防時的用量,第二、三天減半,10~15天后可重新消毒預防一次。
(2)內服藥的使用:甲魚轉入外塘后,飼料中添加微生物制劑或誘食劑使甲魚盡早吃食。當投飼量恢復到溫室時的60%~80%,吃食明顯旺盛時,可在飼料中添加復合維生素、免疫多糖等,以增強甲魚的抗病力。
(3)日常操作管理:甲魚轉入外塘養殖后,應合理安排投餌量、投餌次數,堅持"四定"投餌原則。平時要專人負責,每天要密切注意甲魚吃食情況、水質變化,定期檢測甲魚生長指標及發病等情況,便于及早發現問題,對癥處理,絕不能產生外塘環境好、養殖管理輕松及無關緊要的懈怠麻痹思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