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黃鱔常年生活在環境因素復雜的水體,經常受到病毒、細菌及寄生蟲等病原體的侵害。黃鱔在飼養過程中,遇到水溫激變,溶氧不足,水酸性過重,飼養管理不善,如食料不足,營養不良,或投喂了腐爛變質的飼料,水質惡化等使其生理狀況紊亂,鱔體衰弱,抵抗力差,嚴重者常會引起大批死亡。即使不死,也會直接影響黃鱔的生長發育。也有的是由于放養密度過大,或人為操作粗放使鱔體受傷等。外界環境給病原體創造了良好的繁殖場所,病原體乘虛而入鱔體。引起鱔病的原因較多,歸納起來是機體和外界兩方面互相作用的結果。
人工飼養黃鱔應本著無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則。做好防病工作,主要要有專人負責對鱔池管理。鱔種放養前要對鱔體用8~10毫克/千克高錳酸鉀和2%~3%食鹽水等藥物進行體外消毒,每平方米鱔池用50~100克生石灰水全池潑灑,待5~7天后,藥力消失后再投入放養鱔種。要認真觀察水質變化改善水體環境,要視鱔種的忍耐程度和水溫高低來靈活掌握。檢查時如發現在池的水體中黃鱔活動較遲緩,有不安表現時應撈出水面觀察,做好記錄,對已發病的鱔池要用漂白粉10克溶化在5千克水中,潑灑消毒。做好病鱔的隔離工作,杜絕鱔病發生和蔓延。若有病死鱔魚,應挖坑深埋,切勿亂丟,以防疫病傳播蔓延。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