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鯪魚的生長速度比其他家魚慢一些,特別是池塘養殖放養密度大,長得更慢,1齡魚體重約70克,2齡魚體重約250克,3齡魚體重約350克,4齡魚體重約500克。但是,鯪魚的群體產量高,一般每公頃產魚7.5噸的魚塘,鯪魚產量約占1/3,以養鯪魚為主的鯪魚產量還可高達50%以上,加上鯪魚的食用規格要求不大,體重200克左右就可以上市,放養鯪魚的經濟效益還是比較高的。珠江三角洲的池塘養殖鯪魚,其養鯪魚的經濟效益還是比較高的。珠江三角洲的池塘養殖鯪魚,其養殖周期一般為兩周年或更長一些。夏季毓的魚苗當年分兩階段在魚苗、魚種塘培育成體重5-10克的魚種,年底或翌年初放入成魚塘套養,養成50-100克的中等規格的魚種,第三年再放入成魚塘混養,養成品200克的商品規格上市。夏季上市的,是非周年魚;秋季上市的,則經歷三個秋季,叫“三秋鯪”,一般體重在250克左右。
粵北山區則在年初放養規格較在的魚種(體重10克左右),放養密度小些,當年就養成體重100-200克左右的規格上市,避免鯪魚第二次越冬的麻煩。
由于鯪魚有飼料來源廣、適應較肥水體環境、抗病力較強、群體產量高等優點,因面成為池塘養魚的必養品種。鯪魚能吃去水底的著生藻類和有機碎屑,故又被稱為池塘的“清道夫”,肥水塘更是非養鯪魚不可。雖然80年代以來引進推廣不少雜食性魚類,但鯪魚養殖還是久盛不衰。以廣東為例,1994年全省鯪魚產量達20萬噸,占全省淡水養殖產量15.5%,是僅次于草魚的第二大品種。所占比例雖然比以往的約占30%降低了,但總產量仍然逐年增加。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