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金魚的生物物性一、金魚的外部形態金魚的外部形態與其它的魚類差別較大,而且金魚品種間的差異也很明顯,這些差異都是形態上的變異,其身體各部的組成大都同一般魚類一樣。金魚的身體由頭、軀干、尾等三部分組成,但各部分的分界線不太明顯。通常是從身體最前端的口到鰓蓋后緣,與胸鰭開始處劃一垂直線稱為頭部;從鰓蓋后緣到肛門或臀鰭的開始處稱為軀干部;從肛門或臀鰭開始處到尾鰭末端稱為尾部。頭部的最前端為口,其后有鼻、眼、鰓蓋。軀干及尾柄部有鱗片覆蓋。身體兩側各有一條彎曲的側線,起自鰓蓋后緣止于尾柄基部。胸部有胸鰭,背鰭一般位于背部中央,腹部有腹鰭,腹鰭后為臀鰭。尾部包括尾柄和尾鰭。1、體形野生的鯽魚體細長而側扁,草金魚體形就如此,而其它類型的金魚,體形變化很大,且常因品種而異。但總的來說是表現在軀干的縮短,整個軀干多成為橢園形或紡綞形。有的腹部顯得特別膨大而肥圓,甚至成為球形,尾柄則往往陡然細小而短。2、側線由于體形變異,側線也相應呈彎曲狀的收縮,先向下,再向上,在尾柄處又向下而后趨于平直。這種波浪式彎曲隨體形縮短愈加明顯。一般來講,金魚側線鱗數為22-28片。3、體色金魚的體色與淡水魚類一樣,主要是由魚鱗中的黃、黑色素細胞和藍色反光組織構成,金魚的體色均是由這三種色素細胞增減、變異和突變而起的變化。一般來講,紅色金魚其黑色素細胞減少;黑色金魚其黑色素細胞和黃色素細胞密度較高;純白色金魚則無黑、黃色素細胞;五花金魚則三種色素細胞數量各有不同,從而形成其體色各異。4、頭形金魚的頭部大致可分為3種類型:平頭、鵝頭和獅子頭型。其頭部長度與身體長度之比差別較大,平頭型為1:5;鵝頭、獅子頭型為1:3,它們的區別在于肉瘤的大小方位(如圖4-1)。5、鰭形金魚各鰭的形狀,除草金魚外其他品種均有較大的變異,如由單鰭變為雙鰭,短鰭變為長鰭等,主要表現在背鰭、臀鰭和尾鰭的變異上。(1)背鰭金魚的背鰭位于背部中央,分有背鰭和無背鰭兩類。有背鰭的金魚,鰭的前緣部分較鯽魚和草金魚伸長許多,因此背鰭顯得較高,鰭式為3,15-18。無背鰭的金魚被認為是優良性狀而成為蛋種類型。(2)胸鰭們于鰓孔的后面,鰭式為1,14-17。其鰭條數,依品種而有差別,以草金魚最多,蛋種魚最少。胸鰭形狀也因品種而異,蛋種魚的短而圓,其他金魚的多呈三角形,長而尖。同種金魚,則雄魚的比雌魚要長些,且稍尖。隨著魚體的增長,胸鰭也逐漸長大。(3)腹鰭位于腹面的底部,鰭式為1,8。其長短依品種稍有差異,同品種的個體之間腹鰭并沒有明顯的差異。(4)臀鰭位于肛門之后,鰭式為3,5。金魚的臀鰭除少數品種為單臀鰭,大多數品種均具有雙臀鰭,雙臀鰭且被我國和日本金魚鑒賞家認為是金魚的優良性狀特征。(5)尾鰭位于尾柄的后端,約有鰭條36根左右,有單、雙尾鰭和長,短尾鰭之分。依形態分,還有"扇尾"和"蝶尾"之分。尾鰭的顏色的變異也很多,紅色、白色、紅色鑲白邊、紅色鑲黑邊,黑色鑲紅邊以及尾鰭上有不同顏色的斑塊等(如圖4-2)。6、鱗片金魚的鱗片有正常鱗、透明鱗和珍珠鱗3種。透明鱗為失去反光組織和色素細胞而形成,像一片透光的塑料片;珍珠鱗就是半凸狀含有沉淀石灰質的鱗,邊緣部分顏色深,中央部分顏色淺且外凸,仿佛鱗片上鑲有一顆小珍珠;正常鱗含有反光組織和色素細胞,表現出各種色彩。鱗片因外傷而脫落后,可以再生,但再生鱗片形狀、大小和再長的位置都與原來鱗片有所差異,有的差異還很大,因此非常難看,不協調,影響觀賞。飼養金魚時應盡量避免鱗片脫落(如圖4-3)7、眼金魚的眼的變異很大,除草金魚為正常眼之外,其它因品種不同分為龍睛眼、望天眼、蛤蟆頭眼、水泡眼等四種。凡眼睛長在頭部兩側當中,呈圓形且角膜透明,為正常眼;龍睛眼的眼球很像算盤珠凸了于眼眶之外,顯得特別大;望天眼的眼球也膨大凸出,且向上反轉900,直朝天空,故名"望天眼";水泡眼眼球正常,但眼眶中充滿液體,形成半透明泡狀外凸于頭的兩側,很像戴著兩個氣球;蛤蟆頭眼頭形似蛙,眼球正常,只是眼眶中的半透明液體較少,形成的凸起小于水泡眼,故稱"小水泡眼"。8、鼻位于眼的前上方,左右各一。鼻孔中間有一皮膚褶把鼻孔分成前后兩部分。絨球品種的金魚就是其鼻膈膜變異而特別發達,形成一束肉質小葉凸也于鼻孔之外像絨質的兩個花球而得名。有的還呈四球,更顯別致。9、口位于頭的最前端,變異不大,只是有的金魚頰部面的肉瘤特別發達,凸出較多較大,顯得口向內凹陷而與一般金魚的口有些異樣,如紅獅子頭龍睛等。10、鰓蓋金魚的鰓蓋分為正常鰓蓋和翻鰓兩種。正常鰓蓋是能與鰓孔閉合的,可以起到保護鰓的作用。有些品種主鰓蓋骨和下鰓蓋骨游離的后緣由內向外反轉,從面使部分鰓絲裸露于鰓蓋之外,稱為翻鰓。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