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又名南洋鯽、非洲仔、福壽魚;(英)Tilapia。吳郭魚包含了多種魚類,純種或雜交種均有,而其形態均相似。身體稍延長而側扁,呈橢圓形,頭背部隆起,腹部圓。下頜稍長于上頜,唇厚而發達。鰓蓋骨無棘。背鰭延長,臀鰭起點在背鰭最后硬棘條下方。臀鰭形狀與背鰭一軟條形狀相對;后部之鰭條均較長,壓倒后可伸達尾鰭。尾鰭平圓形成微凹形。體色因種類而稍有差異;一般而言,幼魚體色較淡且體側有6~7條黑色橫帶,成魚則不明顯。
有些種類背鰭上緣、尾鰭后緣均為紅色或淡黃色(莫三鼻克口孵魚),有些種類鰓蓋后緣有黑斑,體側有縱帶數條,尾鰭有斑點;而其縱帶條數則因種類不同(奧利亞口孵魚、福壽魚)。奧利亞口孵魚之胸鰭為淡紅色。尼羅口孵魚的背鰭與臀鰭軟條有褐色斑紋,且尾鰭有10條左右之黑色條紋。吉利慈鯛的背鰭1~4軟條基部有黑色半圓形斑,背鰭與臀鰭則有黃點,胸鰭與腹鰭基部為欖青色,鰓蓋后緣有一暗斑。另有一種尼羅紅魚,體色金黃色至淡紅色,間或滲入少許黑斑,為吳郭魚之白化種培育而成。
這些吳郭魚中除了吉利慈鯛,尚容易見到純種族群外,其他之吳郭魚多為雜交種,如福壽魚即為莫三鼻克口孵魚與尼羅口孵魚之雜交種。原分布于非洲,后經各國引入作為養殖之用。多棲息于具緩慢水流或靜水域之環境,對于水溫與鹽度之適應范圍均廣。此外,在低氧與混濁水域也能生存。雜食性魚類,水生動物、動植物碎屑皆可食用。繁殖力強,具挖巢護幼或口孵護幼之習性。對本土魚種威脅甚大。最大可達50公分,通常為15~30公分。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