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三角魴(學名“平胸魴”),因頭小背高,略呈三角形,故名。其體型美觀、個大肉厚、肌間刺少、肉質嫩滑且有香味,稱得上是淡水魚類中的珍品。其養殖的技術要點是:
苗種培育孵化出膜的仔魚須經過3―5天的胚后發育才能下池。下池前要對池塘消毒,水質要求清爽,以“偏瘦”為宜,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魚花”放養密度每畝10萬尾左右。下池后,每畝水面每天投喂2―3次浸泡的花生麩等精餌料1.5公斤,以后隨著龜體的長大逐步增加,同時適量潑灑經過漚制的有機肥,以培養天然餌料。經過30―40天的培育,魚苗長至5―6厘米(全長)時應進行第一次拉網鍛煉,并分疏為每畝2―3萬尾。以后每隔20天左右鍛煉魚體1次。繼續培養30―45天,魚苗長至8厘米左右應進行第二次分疏,每畝為1萬尾;至第二年開春魚苗全長可在10厘米以上。此外,由于魚苗逐漸長大,餌料投喂量增加,水質漸肥,故應視水質肥瘦、魚苗活動情況定期換注新水。
水域選擇選擇靠近村莊、房屋的深水灣設置漁排,以向陽背風、水底原為農田或平坦開闊山地的水域為佳。不能設在上游及周邊有化肥廠、農藥廠、造紙廠等污染源的水域。
網箱安裝采用帶箱蓋的六面體封閉式聚乙烯結節網箱,箱長4米、寬3米、深3米,網門3厘米。結構由泡沫大浮游和松木板構建成橋筏漁排,1個漁排可安裝20―50個網箱。在網箱內一角,吊掛用40目篩絹制成2×2米的方形飼料臺,臺底以貼近箱底為好。網箱應于魚種入箱前7天安裝入水,使網片附生藻類后變得光滑,以避免魚類表皮、鱗片摩擦損傷。
魚種放養放養尾重50克以上的大規格魚種,每平方米100尾左右。魚種從出池前10天開始,在每公斤飼料中添加1克維生素C,以提高其免疫功能和抗應激能力;魚種出池前應經2―3次的拉網鍛煉,在起運前1天用網箱吊養24小時,可減少運輸途中的損耗和提高入箱后的成活率。
飼料投喂在整個養殖過程中,全部采用以魚粉、菜籽餅、麩皮等為主要原料制成的專用顆粒料,其動物蛋白質的含量在26%左右。這種飼料分小魚料(粒徑1―1.5毫米)和成魚料(粒徑2.5―3.5毫米)。養殖初期投喂小魚料,日量為魚體重的5―7%;養殖中后期投喂成魚料,日量為魚體重的3―5%。日投喂3次。在實際操作中,還應根據天氣、水溫、魚兒攝食狀況靈活調整,一般每次投料量以在1小時左右吃完為宜。
日常管理一般每隔7―10天洗刷1次網箱,以防止網目堵塞,影響內外水體的流通交換。每天早上都要檢查、清洗飼料臺,以防殘渣剩料腐爛敗壞水質。此外,要經常檢查網箱是否破損、滑結,以防止逃魚。三角魴網箱養殖密度大,應加強魚病防治。網箱四周每隔半月用生石灰或1ppm二氧化氯兌水潑灑,每天1次,連續2―3天。此外,用編織小袋每袋裝100―150克漂白粉或硫酸銅(交替使用)懸掛于飼料臺上方,每箱掛1袋,藥溶后再添加,以防魚病。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