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鱖魚苗種運輸是養鱖生產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一般情況下,以運輸0.8~15厘米的鱖魚種為常見。運輸方法可分為封閉式、開放式和特殊方式三大類。
一、封閉式運輸
封閉式運輸法是將鱖魚種和水置于密閉充氧的容器或氧氣袋中進行運輸。
1.運輸方法
用于裝運鱖魚種的氧氣袋有圓桶形、正立方體等,規格各異,常用塑料袋規格為長0.7~0.9米,寬0.4米,或加工為0.4米×0.4米×0.4米的立方體氧氣袋,在一面正中央粘制直徑為15厘米小口徑充氧口,長25~30厘米,便于裝魚和扎袋。
鱖魚耗氧量高,裝運密度應顯著小于同規格家魚數量。每只氧氣袋注水8~10千克,5厘米以下規格的裝魚密度視氣溫高低、運輸時間長短而確定。一般40厘米×70厘米規格的氧氣袋,每袋裝運鱖魚苗不超過2萬尾;每袋裝0.8~3.0厘米的鱖魚夏花600~1500尾,5厘米左右的鱖魚種100~200尾,運輸時間4~8小時,裝運時間越長,密度應相對減小。用氧氣袋運輸時,應避免高溫,防止陽光直射,最好使用保溫車或空調車,以免影響成活率。
2.封閉式運輸的優缺點
(1)優點:①運輸容器的體積小、重量輕,攜帶、運輸方便。②單位水體中運輸魚種的密度大。⑧管理方便,勞動強度低。④魚種在運輸途中相互干擾少,魚種體表不易受傷,運輸成活率高。
(2)缺點:①大規模運輸魚種較困難。②鱖魚吻尖突、背鰭硬棘發達,而目前絕大多數還采用塑料袋作為運輸容器,易破損,運輸途中如發現問題(如漏氣、漏水)則不易及時搶救。⑧運輸時間一般不宜過長。
二、開放式運輸
開放式運輸是將鱖魚種和水置于敞口式容器(如塑料水箱、鐵皮箱、帆布袋、魚桶)中進行運輸。
1.運輸方法
(1)水箱充氧運輸:水箱形狀可根據運輸需要,加工成長方體、圓桶形,敞口。材料可選用聚乙烯、白鐵皮等,長方體常見規格:長2米×寬1米×高1.2米(注水深度0.8~1.0米),大型水箱中間須分成小隔,間隔寬度0.9~1.0米,一般不超過1米,這樣可以降低由于運動狀態下產生的水體波動程度,從而達到減少魚體相互擦傷的目的。每一水箱底部設置一根氧氣管,在氧氣管上每隔15厘米用大號縫針刺一細孔,氧氣管成s形排列固定,管與管之間距離為15~20厘米。每只水箱的氧氣管與總管相連接,然后接上氧氣表和氧氣瓶,或將氧氣管與氧氣瓶控制閥相接。每輛車配備2~5瓶氧氣,或根據魚種裝運數量和運輸時間確定攜帶氧氣瓶數量。
準備工作就緒后,可以加水裝魚,同時每加一噸水放食鹽1~2千克,可有效控制運輸途中由于鱖魚種排出的糞便和代謝物污染水質。
一齡鱖魚種運輸,短距離可用廣口容器(如鐵皮箱、帆布袋、魚桶等)裝水運輸,中長距離應用活水車裝運,并在單個水箱中設置分層網箱,降低鱖魚埋底集群擠壓時的密度,以利減少相互刺傷。
(2)魚簍充氧運輸:用圓鋼或角鋼焊接成長、寬各2米、高1米的魚簍架,內裝維綸有機帆布制成的載魚容器,固定架的主要部位用膠布或塑料、布條包扎,防止把魚簍磨壞。在簍口邊緣設多個圓孔,以便于將魚簍固定在架內,并在簍底一側留一處直徑10厘米、長50~60厘米的放水孔。四角設置縫有50厘米網綱的網箱,固定在魚簍內。一般用卡車運輸,根據車箱大小和運輸量,每車可裝魚簍4~5只。根據運距、運輸工具和運魚數量,準備10個大氣壓的氧氣瓶1~3只。配備氧氣氣壓表及5~8米長的氧氣管和必要的開閉閥工具等,每個魚簍裝有一根充氧軟管連接氣瓶,水中充氧設備調試好后,再裝入鱖魚夏花或魚種。裝魚密度視水溫、運輸距離和魚的規格靈活掌握。魚種一般在冬春水溫低時裝運,密度可達每簍1萬尾左右;夏花運輸在高溫時進行,每簍控制在5000尾以內。魚在魚簍中下沉后,把水面漂浮的粘液、體弱魚和污物撈出,以防污染水質。
2.開放式運輸的憂缺點
(1)優點:①簡單易行。②可隨時檢查魚的活動情況,發現問題可隨時采取換水和增氧等措施。③運輸成本低,運輸量大。④運輸容器可反復使用或同車多種規格裝運。
(2)缺點:①用水量大。②操作較勞累,勞動強度大。⑧魚體容易受傷,一般裝運密度比封閉式運輸低。
三、特殊運輸方式
1.短途無水濕法運輸
即魚種不需盛放于水中,只需維持潮濕的環境,使魚的皮膚和鰓部保持濕潤便可運輸。運輸時用對魚體淋水或用水草分層等方法維持一個潮濕的環境,避免水分的大量蒸發而造成的干燥,使魚能借助皮膚呼吸作用生存一段時間,從而達到運輸的目的。此法應以低溫、短途運輸為宜,氣溫在20℃左右,運輸時間控制在半小時以內,成活率高達90%以上。
2.麻醉運輸法
目前麻醉運輸的效果還不穩定,技術上還有待完善。其主要原因:一是麻醉劑種類不同,對不同規格的魚種麻醉程度不同,其麻醉效果受水溫、水質、魚體規格影響較大。因此,在運輸前就必須事先確定某一麻醉劑對某一規格的魚種在某一水溫的最適劑量。二是許多麻醉劑對魚的肝臟有損害作用。三是麻醉劑使魚呈昏迷狀態,魚種運達后需要有一個正常復蘇階段,故麻醉后維持時間不能過長,否則易造成魚呼吸衰竭而影響魚的復蘇造成死亡。現介紹兩種麻醉劑和鎮靜劑:
(1)巴比妥鈉:將魚放入10~15毫克/升的巴比妥鈉溶液中運輸,在水溫10℃時,能使魚麻醉十多個小時。麻醉后的魚種僅鰓蓋緩慢開閉,淺度呼吸為正常,下水后5~10分鐘即復蘇。
(2)“ms-222”(烷基磺酸鹽間位氨基苯甲酸乙醋)為鎮靜劑:將魚種放入20~40毫克/升的“ms-222”溶液中,配制濃度視溫度、運輸密度可適當增減,魚體30分鐘后其呼吸頻率明顯下降,對外界的刺激反應遲鈍。在水溫22~25℃時,運輸10小時以上,放入水中3~5分鐘后魚恢復正常。
3.降溫運輸法
每年六月下旬、七月上旬,氣溫相對較高,給魚種運輸帶來不便,但為方便生產,可選擇降溫運輸,將裝有魚種的氧氣袋放在盛有水的大容器(如水箱或帆布袋)內,讓氧氣袋浮于水面。這樣既可防止氧氣袋在運輸途中劇烈顛簸。也可使魚在袋內保持正常的姿勢,又可在水箱中加冰,使大容器內的水溫低于氧氣袋內的水溫5~8℃,并在運輸中繼續用冰塊保持低溫。以降低魚種的代謝強度,減少其二氧化碳等的排泄量,從而達到提高運輸成活率的目的。
四、提高運輸成活率的措施運輸鱖魚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水中二氧化碳(包括氨氮)過高,溶氧量降低,引起魚類麻痹、中毒死亡。生產中可采取相應措施:
1.選擇體質健壯的魚種,做好魚體?a href=http://www.keyuanhong.com/jiage/tudou/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土豆ぷ?/p>
魚體拖帶污泥,游泳不活潑,或多畸形的魚種,以及身體瘦弱有病受傷的魚種均不能運輸,否則成活率很低。夏花和一齡魚種在運輸前必須做好魚體的拉網鍛煉或暫養吐食,以減少排泄物和提高對缺氧的忍耐力。
2.選取良好的運輸用水
運輸用水應水質清新,溶氧高,含有機質少,無毒無臭。同時,在運輸重量允許的前提下,適當增加運輸用水量,相對降低水體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封閉式運輸時,氧氣袋內加水量不能低于袋總容積的2/5,盡量多加一些,但加水量不要超過袋總容量的1/2。
3.改塑料袋為橡膠袋加水充氧密封運輸
為防止塑料袋破裂,可定制立方體橡膠氧氣袋,頂面用透明塑料與橡膠粘合,這樣既可解決塑料袋易破損及無法反復使用的問題,又可及時觀察到袋內鱖魚種的活動情況,氧氣袋平放于專用硬紙箱內托運,目前空運鱖魚種等已采用此法。
4.保持合適的運輸密度
鱖魚魚種的運輸,因運輸時間、溫度、魚體大小和運輸工具不一,其裝運密度差異很大。通常氣溫低、運輸時間短,運輸密度可適當大些。反之,運輸密度則減少。
5.運輸途中的管理
用水箱、魚簍運輸鱖魚種,必須有專業人員在車上,并配備適量增氧劑備用,管理員隨時注意觀察魚的活動情況,及時調節充氧閥門,除去水面漂浮的糞便、殘渣及死魚。途中如發現魚種浮頭需換水時,水質一定要清新,防止污染或太肥的水換入,水溫相差5℃以上的水不能大量換入,換水量一般為1/2~1/3。換水操作應仔細,防止魚體受傷。在途中因換水、增氧不便魚種出現異常時,可在水中加入一定的藥物,以抑制水中的細菌活動,減輕污物的腐敗分解。常用的有硫酸銅(濃度0.7克/立方米)、氧化鈉(濃度3%)和青霉素(每簍10000lu)。為避免長時間停車或預防意外,可施用增氧劑應急,或通過拍打帆布簍增加溶氧,提高成活率。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