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年來,由于比目魚類,如牙鲆、大菱鲆和大西洋大比目魚在我國的成功養殖,我國廣大地區掀起了海水養殖比目魚的高潮。歐洲鰨魚和塞內加爾鰨魚是歐洲水產市場上的傳統產品,很受歡迎。下面將歐洲鰨魚的育苗和養殖研究情況作一簡單介紹。
苗種繁育
1.歐洲鰨魚的生物學概況
歐洲鰨(Soleasolea)分布在北海、地中海,向南到塞內加爾直至佛得角,棲息水深范圍是0.5米~150米,在海底的底泥或沙子中埋棲生活。歐洲鰨身體呈橢圓形,頭部鈍圓,背鰭從頭部開始,一直延伸至尾柄基部。最大體長是70厘米,最大體重是3千克,最長生活期是27年。肉食性,以蠕蟲、貝類和小型甲殼類為食。荷蘭的瓦登海是歐洲鰨的主要繁殖場。一般情況下,成熟雄魚體長20厘米~45厘米,成熟雌魚體長是25厘米~60厘米,分布于細沙質、較深、溫暖的低鹽度海域,冬季洄游到深水中生活。
2.歐洲鰨魚的育苗
(1)產卵及孵化。
親魚管理:親魚池為直徑3米的黑色的PE圓形池(面積7平方米),池壁外圍一圈有泡沫塑料,水體5立方米,池頂蓋黑塑料布以遮光,池頂中央設置一個40W的燈泡,測定燈光到達水面的光強是170lx。親魚放養密度為1千克~3千克/平方米。雌魚平均重量約500克,雄魚平均重量約200克,雌雄魚放養比例大致為1∶1。產卵季節每周投喂三次(隔天一次),一次是貽貝肉,另外兩次都是蠕蟲,以充分保證親魚在產卵期的營養,日投餌率為1.5%~2%。非繁殖季節投喂一種自制的冷凍濕顆粒餌料,成份為熟貽貝肉、養殖鰻魚餌料和魚粉。
親魚產卵:歐洲鰨的人工繁育不適合采用激素催產的辦法,只能模擬其自然繁殖期的光照和溫度來人工調節,促使其產卵。歐洲鰨親魚產卵所需的日光照時間是11小時~17小時,溫度8℃~12℃,隨著產卵延續,魚卵質量逐步提高。繁殖期間雌魚產卵量達到333克~496克/千克體重。
魚卵的孵化:歐洲鰨魚卵直徑1.1毫米~1.6毫米,透明,油球多個,分布均勻,1克可含700個~900個魚卵,隨著產卵的進行,卵徑逐漸減小。受精卵在13℃左右大約經過96小時即可孵化出子魚。用100升錐形孵化筒流水、充氣孵化受精卵,孵化海水鹽度32.4‰,溫度13℃左右,一般在產卵后的第二天下午即可識別胚胎。
(2)子魚的培育。初孵子魚體長2.6毫米左右,腹部有一個直徑1毫米~1.2毫米的卵黃球,在孵化出的最初幾天消化道還未貫通,以吸收卵黃球的營養為生。當卵黃球的直徑縮小到0.35毫米左右的時候,子魚開口攝食。一般在子魚孵化后第三至第四天將其轉移至幼體培育系統,逐漸升溫至17℃~19℃左右。子魚開口攝食后即開始投喂鹵蟲無節幼體,日投2次,投喂密度為5個鹵幼/毫升。在子魚開口后第四至第五天,開始投喂用富含DHA的強化劑(Alga鄄mac-2000)強化過的鹵幼。攝食經過強化的鹵幼可以使子魚的色素發育正常,即有眼側有色素和花紋,無眼側無色素和花紋,避免出現白化魚。在投喂強化鹵蟲的同時開始輔助投喂顆粒餌料,再過約五六天后投喂顆粒餌料AGLO1,一直到子魚孵化出的第十七至第二十一天左右完全停喂鹵蟲,全部投喂顆粒餌料。
實驗證明,有效掌握生物餌料停喂時間非常關鍵。停喂生物餌料越早,子魚體長差異越大。但顆粒餌料具備子魚生長發育所需的較為全面的營養,適當較早地停喂生物餌料對子魚的生長非常有利。
(3)變態子魚培育期間有一個變態的過程。17℃~19℃情況下,子魚從孵化后第十四天左右開始伏底變態,即從浮游轉入伏底生活,左眼開始上移,孵化后第十八至第二十四天左眼完全移至身體右側,完成變態。
(4)日常管理中應注意的問題。子魚培育期間要注意調整投餌技術,開始時每天投喂鹵蟲兩次。子魚開口后,慢慢讓它習慣食用顆粒餌料,即每天早晨和傍晚的2次投喂都選擇在子魚饑餓的時候投喂顆粒餌料,1小時后再投喂鹵蟲。子魚孵化出第二十一天左右安裝皮帶投餌器,放置子魚一天所需餌料,24小時自動投喂。
成體養殖
1.養殖設施及方法 在溫室有4個圓形黑色PE養殖實驗池,直徑3米,單池面積7平方米,水深0.8米。養殖用水為再循環系統所控制,整個設施非常先進,從漁池排出的水依次經過物理過濾、生物過濾、壓力增氧程序后流回到養殖池。養成區養殖著于2000年孵化的歐洲鰨魚。其中一池還放置了一層網板,網板上鰨魚覆蓋率達到100%,有效擴大養殖面積。自2003年9月份開始,實驗安裝蘑菇生產裝置進行淺水分層養殖,此裝置長21米,寬1.36米,并做成兩層養殖水槽(可以多層),內鋪防水內襯,進、排水管道和溫室的再循環系統連接,以進水筏門控制水流速度。此前,已經在小型實驗中取得了關鍵的水流速度數據,既能使鰨魚充分攝食,也能使剩餌被有效地排除。此養成方法的優點在于,利用鰨魚身體側扁占用水體相對較小的特點,利用淺水多層養殖結構充分利用空間,有效地擴大了養殖面積。
2.管理措施 對于在圓型池中養殖的鰨魚,每天以自動散播投餌器24小時投喂顆粒餌料,日投餌率為0.5%~2%。每天從池中央排污管清理殘餌和死魚。養殖密度最大達到25千克/平方米,一般密度為10千克~20千克/平方米。約經2年~3年養殖,鰨魚最大個體可達800克。在淺水層養殖結構中,以皮帶投餌器24小時自動投餌。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