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魚苗暫養與烏仔培育
魚苗暫養,暫養是為了讓魚苗長大一些、健壯一些,待體色變黑、平游自如后,便于下一步倒換場所進行進一步培養。剛出膜的魚苗很小,帶一個很圓的卵黃,很快地就沉到水底,尾部快速地顫動著,口還沒張開,不可能馬上下池塘培育,需要在孵化池(缸)中繼續暫養4~5d。觀察發現,魚苗出膜后2~3d可以攝食小型輪蟲,這時應及時到餌料培養池或其它池塘,用180~200目篩絹撈取輪蟲投喂,投餌密度達到10~50個/ml輪蟲,相當于一兩滴水有1個。
烏仔培育,將暫養后魚苗再經20d左右時間培養,即可成為2~2.5nnn的烏仔。烏仔培育池一般都采用水泥池,長方形、網形、橢網形都可以,要求底面光滑、有進出水口,出水口用40~60目篩網攔嚴。將經過暫養的魚苗虹吸到密眼篩絹網箱中倒苗、計數,漂去雜物,1平方米放苗1~2萬尾。每天從餌料培養池撈取活餌料,早晚各投喂1次,前期投喂輪蟲;中后期投喂枝角類、橈足類,用100~120目篩絹撈取,投餌密度適當降低。
管理,設遮陰棚或隱蔽物,避免強光照射;保持微流水或微充氣,保證溶解氧不低于4mg/l;非流水池要每天換水
1/4~1/3,將池底攪起以密眼網箱隔苗虹吸或抽水;保持水溫不超過30℃,水溫過高魚苗容易浮頭、患病:撈取的餌料要經過清水漂洗后投喂。
2、魚種培育
選擇面積2000~3000平方米、水深可達1.8m左右,淤泥較少、水電方便的池塘,在放苗前2周進行生石灰清塘、注水、施肥培養餌料生物,并在池四周設置水草、舊網片、草簾等隱蔽物。待池水巾餌料生物達到高峰、水質穩定后,即可放苗,將魚苗投放到有隱蔽物處,主養的每667平方米放苗2萬尾左右,再搭配放養鰱魚
夏花魚苗2000尾左右;混養的每667平方米放0.8~1.0萬尾,只能混養鯽魚、團頭魴、鳊等,放夏花魚苗2000~3000尾,也少量搭配放養鰱魚夏花苗種。混養和搭配品種要在黃顙魚苗馴化成功以后投放。
馴化投餌,2~3d后,魚苗基本適應了池塘環境即需馴化投喂,在投料臺兩側5~6m范圍內少量投喂飼料,每日2~3次,給予固定聲響,逐漸縮小投喂范圍,最后固定到料臺投喂,10d左有可馴化成功。常用飼料有兩種,一種是以動物性飼料(冷凍海棒魚、禽畜內臟等)為主,適當摻面粉、麩子、多維添加劑經鉸肉機鉸擠成的軟團狀飼料;二是成品顆粒飼料,隨魚體大小改變粒徑和蛋白質含量,一般前期、中期用破碎料,蛋白質含量為40%~45%,后期用粒徑1.5mm左右的顆粒料,蛋白質含量35%~40%。苗種期每天投喂3~4次,黃顙魚喜歡在傍晚和夜間覓食,要適當多投喂,尤其以投餌機投喂效果更好。無論手工投喂還是機器投喂,每次投喂時間應不少于20min,堅持少量勤投,以80%~90%魚吃好離開為度。
日常管理,黃顙魚喜歡棲息于湖泊、水庫、池沼等大水面中,那里的溶氧、透明度比較高,水環境要好于池塘,所以養殖黃顙魚池塘必須保持水質清新,維持透明度在40cm以上。要經常加注新水,最好是井水;適當搭配鰱魚苗種;培育期間不施肥;不能過量投餌;夜間投餌的要適當開動增氧機;前期水淺時必須設置隱蔽物,保持水溫不超過30℃;堅持巡塘,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