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鱖魚池塘養殖在江蘇省吳江市已有10多年歷史,2004年全市養殖鱖魚7300畝,經濟效益較高,2005年鱖魚養殖面積近1萬畝。但是,鱖魚暴發性流行病發病速度快,死亡率高,給部分養殖戶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采取科學合理的防治措施十分重要。
一、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鱖魚生活在池塘底層,發病初期不易被察覺,一旦游于水面或伏灘,病情已較為嚴重。鱖魚屬兇猛性魚類,只吃活魚、活蝦,內服治療只能通過飼料魚間接治療,效果相對較差。因此,必須十分重視預防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6月下旬至9月上旬,每隔20天防病一次,采用“殺蟲+消毒+內服”三管齊下的防病方法。同時,嚴格飼料魚消毒制度,每進一批飼料魚,必須嚴格檢查,防止病原帶入。若發現病害,及時請技術人員診斷,對癥下藥,積極治療。
二、科學診斷,合理用藥。鱖魚的病害較為復雜,在魚種階段,主要表現為寄生蟲病,如:車輪蟲病、斜管蟲病、指環蟲病等。在成魚養殖階段主要表現為細菌性病,如:爛鰓、腸炎、爛尾等;少數還暴發病毒病,如:白肝白鰓病;有時出現“蟲、菌、毒”并發癥。因此,一旦發病,及時診斷,找準病因,對癥下藥,選擇優質低毒漁藥,力求藥量到位,一般3-5天為一個療程,施藥后1-2天內會出現死魚增多現象,切忌急于求成。待病情穩定后,選晴好天氣,施6毫克/升生石灰,以調節水質,鞏固療效。
三、健康養殖,生態防病。由于鱖魚發病率高,部分養殖戶防病、治病心切,經常用顯微鏡檢查,發現有蟲,便施藥殺蟲,一次不能殺絕,便重復施藥,加大藥量。如此盲目施藥,不但防不了病,反而破壞水質,給魚造成藥害,導致魚大批發病死亡,顯微鏡也便成了“險危鏡”。控制鱖魚病害,應該從“健康養殖、生態防病”入手,一是適當減少放養密度,每畝放養500-800尾;二是池塘中保持10%的水草面積和40厘米的透明度,投放光合細菌等有益菌種,改善池塘的底質和水質。三是在發病季節,提高水位,減少飼料魚密度,適當減小飼料魚的規格,從而增加鱖魚的捕食難度,使鱖魚得到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抗病力。四是改善培養飼料魚的飼料質量,從而提高飼料魚的質量,增強鱖魚的營養,提高其抗病力。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