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病毒性疾病
(一)主要病種:蝦鱒等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胰臟壞死病、蟹抖抖病、鰻狂游病、鰻出血性張口病、鱖傳染性肝腎壞死病、草魚出血病、鯉痘瘡病等。
(二)綜合防治:(1)放養前。干池清淤,徹底清塘,水深不超過0.3米,每0.067公頃用生石灰150公斤或清塘凈0.5公斤或富氯2公斤全池潑灑。(2)放養時。用聚維酮碘溶液給魚苗魚種浸泡消毒,500-600克藥加1000公斤水中,浸泡魚體10-20分鐘。草魚苗種可浸泡或注射疫苗。(3)放養后,每15-20天,可用富氯、溴氯海因、二溴海因、滅毒凈、富碘等輪換消毒水體和食物,劑量為0.2-0.3克/立方米。治療時可隔日連用2-3次。(4)內服:每100公斤飼料拌魚血停、敗血寧各0.5公斤、聚維酮碘液50克,連喂4-6天。或每100公斤飼料加四黃粉、魚健康1號、保肝寧(維生素C、維生素E)各0.5公斤,連喂4-6天。(5)水質不良時,使用微生物制劑水中寶(水劑)、好水素(粉劑)調節水質,對魚類攝食和治病有很好的效果。
二、細菌性疾病
細菌性魚病是常見的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其癥狀較為明顯,單從病名上即可加以區別。細菌性疾病比病毒性疾病易于發現和治療,而且可以說一般用于防治病毒性魚病的魚藥和防治方法都可用來防治細菌性魚病,但單用滅菌藥則對病毒無效。
(一)主要病種:白皮病、敗血癥、出血病、打印病、赤皮病、豎鱗病、癤瘡病、白頭白嘴病、爛鰓病、腹水病、腸炎病以及各種特種水產的細菌性疾病。
(二)綜合防治:(1)徹底清塘:魚種用富碘消毒后入池,魚苗用苗種平100毫升加300公斤水消毒5分鐘后入池。(2)細菌性魚病往往因蟲害而起,因此應先用1-2次菌蟲雙效藥物,再用消毒藥。殺蟲滅菌的魚藥有菌蟲殺手、暴血停、B型滅蟲精等,與硫酸銅配伍,可增強滅菌功效。用量為每瓶水劑(100毫升)可用于3000-6000立方米水體,每包粉劑(250克)可用于1000立方米水體。蝦蟹類禁用該類殺蟲藥。硫酸銅按0.7克/立方米劑量全池潑灑。(3)根據病情,消毒水體1-2次。可用魚蝦強氯精、溴氯海因、二溴海因、魚蝦安、滅毒凈等,任選一種,0.3克/立方米左右的劑量全池潑灑。(4)內服:按飼料重量配藥,單一藥物的劑量為康泰(保肝寧)0.1%,魚健康1號1.5%,魚健康2號0.5%,諾氟沙星散1.5%,敗血寧1%、四黃粉3%-5%,魚血停1%、大蒜毒0.1%、快康1%。為了發揮藥物的共同作用,一般應內服3-4種藥物,其劑量為原各自劑量的50%。
三、真菌性疾病
(一)主要病種:水霉病(魚體"長毛")、鰓霉病(鰓絲發白或點狀充血)。
(二)綜合防治:(1)水霉病。勿使魚體受傷;放種時用5%,食鹽水浸種5分鐘;滅毒凈0.3克/立方米全池潑灑,連續2次;苗種平5克/立方米全池潑灑;五倍子3克/立方米全池潑灑。連續2-3次;食鹽小蘇打合劑(各0.04%)全池潑灑。(2)鰓霉病。換水可緩解病情;使用水中寶、好水素改善水質,抑制鰓霉菌;富氯、二溴海因、滅毒凈全池潑灑,用量為0.3克/立方米。
四、寄生性疫病
(一)主要病種:(1)原蟲病:隱鞭蟲、口絲蟲、球蟲、粘孢蟲、車輪蟲、斜管蟲、舌杯蟲等。(2)蠕蟲病:指環蟲、復口吸蟲、血居吸蟲、絳蟲、線蟲、棘頭蟲等百余種。(3)甲殼類病:中華鳋、錨頭鳋、鲺、魚怪等。
(二)綜合防治:(1)預防:清塘、魚種消毒、活餌消毒。(2)0.3-0.4克/立方米劑量的車輪凈全池潑灑、0.2-0.3克/立方米復方增效敵百蟲或魚用高效敵百蟲全池潑灑,可殺滅水體及魚體體表寄生的原蟲。(3)滅孢靈2-3克/立方米遍灑,0.5%拌飼料內服5天,可治孢子蟲病。(4)魚蟲清1號按4%拌飼料、腸蟲清按1%拌飼料內服,連喂2-3天,可治魚體內絳蟲、線蟲、吸蟲病。(5)用步步殺、暴血停、魚經殺蟲精等每100毫升用于3000-5000立方米水體,殺滅指環蟲、中華鳋、錨鳋等蟲害,隔4天再用藥1次。(6)0.3克/立方米B型滅蟲精或復方增效敵百蟲全池潑灑,每隔3-4天1次,連用2-3次可將頑固性指環蟲、錨頭鳋等徹底殺滅。(7)為了防止繼發性感染,加快病魚傷口愈合,一般殺蟲后,要用消毒藥進行滅菌,其用藥量同細菌性疾病。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