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各地養魚戶在80年代初期開挖的魚塘大多已老化,所謂老化是指過淺、淤泥過深、堤壩倒塌,加上養魚密度過大,餌料投入不當,飼養管理不善等原因,致使池塘更加老化,嚴重阻礙產量提高。其改造方法如下:
一、堅持年年清淤每年冬季在魚捕凈后將池底過多過厚淤泥,清除一部分,保持10厘米即可,否則池塘變淺,載魚量減少,水體易缺氧,而淤泥又是病蟲害的藏身之處,易在高溫季節暴發各種魚病。
二、進排水要配套許多魚塘,只重視設計時的堤壩寬度和高度,而忽視進排水配套,造成投產后十分被動,只好臨時用水泵抽排水,既浪費人力也消耗物力。改造時要使進排水渠平行而反方向排列,注意進口渠高于排水渠,并注意總進水口通向外河水質清新的水域處,總排水口通向另一河道口,不能二者合用同一水域中的水渠,以防投產后易發魚病。
三、堅持2-2.5米水深池水過淺會影響產量提高,對于已經倒塌的堤壩,可以用尚未塌去的這部分堤壩的土直接向下開挖出土,用于制作新堤內坡,這樣既具備了粘結力高于淤泥的新土作堤壩,又解決了池內淤泥的出土難題。
四、提倡用生石灰清塘對改造好的魚塘放水至5-10厘米,然后在池底挖幾個小坑,坑深0.1-0.5米,面??.5平方米,每小坑可潑灑100平方米面積石灰漿,這樣進行布局,可使整個池塘全部潑灑均勻,生石灰用量為每畝70-100公斤。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