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石斑魚(Epinephelussp。)屬鱸形目,體長橢圓形稍側扁。口大,具輔上頜骨,牙細尖,有的擴大成犬牙。體被小櫛鱗,有時常埋于皮下。背鰭和臀鰭棘發達。尾鰭圓形或凹形。體色變異甚多,常呈褐色或紅色,并具條紋和斑點,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產魚類。下面介紹常見的四種石斑魚特征:
(1)點帶石斑魚吻短鈍,背鰭8-11根棘,基底無黑斑,體側有5條不明顯橫帶,體側及各鰭上分散著斑點。為熱帶中、下層魚類,喜棲息于巖礁底質海區,為南海名貴魚類。性兇猛,肉食為主,喜食魚、蝦、蟹,饑餓時自相殘殺。可生活在鹽度11-41‰水域,最適水溫22-28℃,18℃以下食欲減退,15℃以下魚體失去平衡。可進行網箱養殖。分布于我國東海、南海等海域。
(2)赤點石斑魚背鰭Ⅺ,16條,背鰭基底具一黑斑,體棕褐色,頭、體、奇鰭有許多橙黃色斑(浸制標本變白色)。暖溫性中、下層魚類。成魚攝食魚、蝦、蟹。雌雄同體,雌性先成熟,大部分3齡性成熟,體長231-295毫米時,從雌性轉變為雄性。大部分6齡魚(個別為5齡魚)體長340-400毫米,絕對生殖力為10萬―25萬粒,產卵期為5-9月,盛期為5-6月。肉鮮美,可供出口,是名貴魚類,現已進行人工繁殖,是網箱及淺海養殖對象。分布于我國臺灣,東海、南海,以及印度和日本。
(3)青石斑魚體下部具若干橙紅色斑點,體側具6條深褐色垂直條紋,第3與第4帶間隔最寬;僅尾鰭具斑點。暖水性中、下層魚類。仔稚魚攝食浮游生物,成魚攝食魚、蝦、蟹。雌、雄同體,雌魚先性成熟,體長250-400毫米時性逆轉,雄魚6齡(個別5齡)全部性成熟。絕對生殖力為8萬―25萬粒,產卵期為5月下旬至7月,20℃開始產卵,22-24℃盛期,產浮性卵。水溫22-25℃,需23-30小時孵出仔魚。肉味鮮美,為名貴魚類,活魚大量銷往香港及澳門。為我國及東南亞淺海養殖對象,可以用網箱養殖。分布于我國臺灣,東海、南海,以及日本。
(4)斜帶石斑魚身體延長,在頭和身體的背部呈棕褐色,腹部底紋呈白色;無數橙褐色或是紅褐色的小點分布于頭、身體和鰭條的中部;身體上有5大不規則的、間斷的、向腹部分叉的黑斑;第一個黑斑在前背鰭棘的下方,最后的黑斑在尾柄上;2個黑斑在中鰓蓋,而另外的1-2個在次鰓蓋和中鰓蓋的邊接處。當暴露于空氣中時橙色的點變為褐色,而在防腐劑中則變得模糊。
斜帶石斑魚常棲息于大陸沿岸和大島嶼,但在河口、離岸100米深的水域中也可發現。主要的繁殖期在3月至6月。雌魚全長25-30厘米時成熟(2或3年齡魚),而性轉化常發生于55-75厘米體長。生殖力在1尾35厘米的魚估計為85萬粒,而62厘米的魚約為290萬粒。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