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大彈涂魚(Boleophthalmuspectinirostris)分類上屬鱸形目,彈涂魚科,俗稱跳魚。大彈涂魚常以活魚出售,營養豐富,肉質細嫩,適宜煎、燉、炸,制作多樣菜肴,有滋補身體功效,深受消費者歡迎,已成為人們喜食的魚類品種之一,但因為環境條件和資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而產量很低,價格高,供不應求。因其具有較大的養殖開發前景,引起了養殖業者的極大興趣。下面將大彈涂魚人工養殖技術簡要介紹如下。
一、體態特征
大彈涂魚個體小,成熟的個體長一般為80毫米~90毫米,體重為15克~25克;大個體長可達120毫米~150毫米、體重達30克~40克。體側扁,背緣平直,腹緣淺弧形,尾柄較高,體及頭部均被小圓鱗。第一背鰭頗高,基部短,有5根鰭棘延長絲狀;第二背鰭鰭條較低,倒后伸達尾鰭基,腹鰭短,胸鰭,尾鰭均為尖圓形。體藍褐色或灰棕色,體側上部沿背鰭基部有6條~7條灰黑色的橫紋,體側及頭部散布許多亮藍色小點,腹部白色,第一背鰭深藍色,第二背鰭藍灰色,腹鰭淺黃色,尾鰭灰黑色。
二、習性與食性
大彈涂魚為暖溫性溫熱帶沿岸性的小型魚類,棲息于河口咸淡水水域,近岸灘涂處或底質爛泥的低潮區,對惡劣環境的水質耐受力強。廣鹽性,喜穴居,穴一般為Y字形,由孔道、正孔口和后孔口構成。正孔口用于進出,后孔口用于換氣。依靠胸鰭和尾柄在水面上、沙灘、巖石上爬行或跳躍;匍匐于泥涂上覓食底棲硅藻、藍綠藻,也食少量橈足類及有機質。
三、繁殖與生長
大彈涂魚繁殖季節為每年4月~9月,每尾親魚可產卵1萬粒左右。卵位呈球形,有粘性呈黃色。夏季和秋季可看到大量的魚苗出現在海水鹽度1.015以下的河口地帶。其生長速度較慢,從幼苗到成魚一般須1年~2年時間。
四、養殖與捕撈
大彈涂魚的養殖在臺灣及東南亞一些地區早已盛行,在中國大陸目前仍較少。大彈涂魚養殖池的建造一般是池底應高出低潮線而且必須平坦,底質以粘土為佳;池內水深以5厘米~15厘米較適當,過深不利于生長;池水鹽度為1.010~1.020之間;水溫以24℃~30℃時生長較快;魚苗投放前必須曬坪,施放基肥,消毒,驅除雜魚和敵害,然后注水培養底藻。魚苗放養時間一般為6月~9月,每公頃放養量通常為30000尾。大彈涂魚的生長速度,與池塘環境、底藻狀況及管理技術等因素有關,捕撈收成時間為l年~2年。
大彈涂魚的捕撈可用手捉法、籠捕法和吊網法等。手捉法是捕者找到魚穴后,直接用手沿孔道捉取,其缺點是漁獲后成活率較低;\捕法是捕者找到魚穴后,用泥土封住后孔口,用魚籠口插入正孔口,待其從正孔口出來進人魚籠而捕獲。吊網法是利用大彈涂魚潮水的習性,先把池水排到2厘米淺或排干水池,在魚池注水口設置吊網,利用漲潮時慢慢注水,大彈涂魚將逆流群集進人吊網內,拉動網繩吊起捕獲。
五、大彈涂魚土池繁殖與育種培育
(一)繁殖池結構利用原彈涂魚養殖池17畝,池水深50厘米~80厘米,地底質為泥沙。池內平列挖割水溝數條,每間隔2米挖一條水溝,每條水溝的規格:溝寬1米,溝深30厘米~40厘米。形成地內四周水溝環布,且各池水溝相互暢通無阻。整個育苗池為長方形,池的兩邊水溝稍深,有利于進、排水及出池魚苗的收集。水溝中每隔2米水平放置陶瓷制作的圓柱管1個,直徑l0厘米,長度50厘米,作為專門采集彈涂魚的附苗器。
六、大彈涂魚人工池養技術
l.池塘的選擇要求地底平坦,且池底應高于低潮線,便于施肥及曬底促進培養底棲硅藻與繁育。每個養魚池設進、出水閘門各一座,地底需略向閘門傾斜,并在中央開一條寬約2米的排水溝,連接閘門以利排水暢通。為制作孔道便于大彈涂魚棲息和繁殖藻類,底質應以軟黏土為佳。魚池外堤宜高些,有條件的可添加一道圍網設施,以防逃魚及野生動物的侵害。漁池面積一般為7畝~8畝。
2.清池與消毒放養前,應先做好池底曝曬,清除敵害等工作,然后進水浸泡,結合使用漂白粉消毒,每立方水體用1.5克漂白粉配液。新建的養殖池,每畝可施農用糞肥混合肥40千克,池水深以6厘米~8厘米為宜。
3.苗種來源人工育苗或天然苗,采捕天然苗的時間在6月~8月。采捕者可使用小型手操網捕撈;蛑苯訌呐_灣購進苗種。
4.放苗與密度選購5厘米以上的大彈涂魚苗種,一般在每年的4月份以后直接放人養成池。放苗密度一般為3000尾~5000尾/畝。如果放苗密度超過5000尾/畝,則易造成池內藻類供應不足,反而成長減慢。
5.施肥與投餌養殖一段時間后,池內底棲硅藻已基本消失,水質開始混濁。這時應及時排水、曬底和施肥,促進底棲硅藻重新繁殖。在投餌方面,剛放苗時,每星期投喂1次,每次每畝投喂米糠50千克,飼料添加劑2千克,全面均勻潑灑。池水深度保持在8厘米~10厘米。養殖到45天以后,體長約5厘米~7厘米時,要建較深的孔道。溫度高時選擇晴天排掉池水,在溝中留些積水,曬底3天~5天,視池底稍硬后可施肥水。米糠,待池底曬至龜裂狀時,注入新鮮海水5厘米~l0厘米。一個星期后,附著性硅藻繼續繁殖。
注意:無論施糞、水肥,切忌直接流入孔道,最好將糞便與水肥混合使用,且都應用水沖淡后再注入,以免刺激棲息于孔道內的大彈涂魚而造成死亡。
6.日常管理首先,在晴天風平浪靜時,進行排水與曬池。如遇陰天寒流侵襲時,多注水保持水量適宜。其次,要重視除害,要防止海鰻等兇猛魚類、鳥類、蟹類、海螺類等對大彈涂魚的捕食及其他危害。
7.收成與運售捕撈方法:排干池水,保持水溝水位,認準大彈涂魚的進、出口位置。凡進口都有魚的出入痕跡。取濕泥塞緊后口,將魚籠口對準進口,使魚自動由進口處出來誤入魚籠而捕獲。大彈涂魚活體運輸簡便,使用特制的圓形蔑篩盤,直徑80厘米,深20厘米,篩盤底部鋪上一層塑料薄膜。將商品魚放進篩盤,加少量水即可。如此將數個篩盤重疊的放入魚,就完成包裝任務。2天~3天內運達目的地,成活率可達100%出售。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