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早清塘、早消毒、早放養。在12月末就要將魚池清整、消毒。在立春前選擇晴天沒有西北風的天氣,將魚種投放,冬天氣溫低,魚的活動能力差,鱗片緊密,不易脫落,在捕撈、運輸等操作過程中不易受傷,可減少水霉病、赤皮病的發生,在寒冷的冬季水中病源較少,可減少病源的寄生。早放養可提早恢復魚體的疲勞,提早適應新的養殖環境,有利于提早開吃。
二、多品種的放養,增加養殖種類。池塘放養品種少,水體的利用率不高,由于魚類的棲息水層和食性不同,養殖草食性魚類搭配濾食性、雜食性魚類,實施草魚、團頭魴、鰱魚、鳙魚、鯉魚、鲴魚、羅非魚等品種的混養,可全面而合理地利用天然餌料,有效地利用水體空間,發揮養殖魚類之間的互利作用,維持良好的養殖生態環境,提高人工飼料的利用率,增加產量。
三、大小規格魚混養,分批起捕。放養同一種魚,分大小二至三種規格,前期魚體小多放,可以充分利用水,體空間,經一段時間養殖后,當大規格的魚已達到商品規格后,捕撈出塘,降低魚池的存魚密度,留下小規格的魚,得到了寬暢的生活環境,充足的的餌料,生長快,增加產量。同時還可補放夏花,增加魚種產量。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