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癥狀和診斷發病后期區別明顯,較易鑒別,而發病早期兩者外觀癥狀極為相似。病魚體色發黑,體表輕微充血或出血。病魚離群獨游,游動緩慢,食欲減退。剖開魚肚,兩者均腸壁充血。不同之處在于活檢時前者腸壁彈性較好,腸腔內粘液較少,鏡檢可見腸腔內有大量紅細胞及成片脫落的上皮細胞;而后者腸壁彈性較差,腸腔內粘液較多,鏡檢發現腸腔內紅細胞較少,有部分壞死脫落的上皮細胞。
2.防治方法腸出血為主的草魚出血病預防主要有腹腔注射疫苗、疫苗液夏花浸浴等免疫途徑,效果較好。一般免疫力可保持10個月~14個月,魚種成活率低者70%~80%,高者達90%以上。到目前為止,對該病的治療尚無特效藥物,臨床上以預防為主。在發病季節,每月使用下列藥物一個療程,有一定效果。外潑0.02×10-6~0.03×10-6的二氧化氯或0.3×10-6的二氧化氯或0.3×10??~0.4×10-6三氯異氰尿酸(含有效氯85%)。同時每100公斤魚每天用0.5公斤大黃、黃岑、黃柏、板藍根單用或合用均可。再加0.5公斤食鹽拌入飼料投喂,連喂7天。細菌性腸炎病該病一直以來是我國危害最為嚴重的魚病之一,常和細菌性爛鰓病、赤皮病并發。臨床上一般采取綜合預防,做好“四定”投飼工作,不投喂變質飼料。發病期間每月投喂中草約1個~2個療程,每100公斤魚每天用大蒜頭500克或穿心蓮2公斤,粉碎后加鹽200克,拌飼投喂,連喂三天為1個療程。治療該病應外潑含氯消毒藥,同時將呋喃西林拌飼投喂,每100公斤魚,第1天10克,第2天~6天減半。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