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弧菌病
病原為溶藻弧菌。魚患病時,行動遲緩,經常游出水面,攝食量降低或不攝食;尾鰭、腹鰭、背鰭的末端充血、發炎,鰭間組織逐漸散開,嚴重時鰭條潰爛;眼睛外凸,病魚體表有部位不定的潰爛病灶,嚴重時爛成一深洞,骨骼外露,血液、內臟器官可分離到弧菌,死亡率較高。
防治方法:①使用疫苗免疫魚體。②藥物浸泡,通常用100ppm呋喃唑酮溶液浸泡30分鐘。③對于傷口,可用磺胺―6―甲氧嘧啶涂抹。④每100千克魚每天用磺胺―6―甲氧嘧啶5―10克可拌飼投喂,連喂4―6天(第1天用藥量加倍)。⑤受傷者,可注射抗生素,慶大霉素20萬iu/公斤。
2.微孢子蟲
多寄生在親魚的脂肪組織、生殖腺中,形成孢囊,外表黑色,呈塊狀,直徑可達2厘米,孢囊內充滿孢子,可導致親魚不育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①不用有寄生微孢子蟲的活魚作為飼料。②發病魚池的工具,必須用1%福爾馬林溶液浸泡消毒。③及時撈除病魚。④每千克飼料拌用磺胺―6―甲氧嘧啶或磺胺二甲氧嘧啶0.8―1克投喂,連喂4天,停藥3天后,再連續投喂4天。⑤每千克魚每天用煙曲霉素12.5―50毫克,拌飼投喂連喂3―10天。
3.本尼登蟲病
主要為新本尼登類蟲,該蟲寄生在石斑魚的皮膚上,尤其是背部的前半段,多時一條魚體上可寄生數百只。該蟲能在魚體上爬動,寄生蟲多時,魚在水中焦躁不安,與網或池壁摩擦,體表受傷,感染細菌發炎,分泌大量粘液,嚴重時貧血,消瘦,體表潰爛,最后死亡。
防治方法:①在淡水中浸浴3―5分鐘,蟲體即可脫落死亡。蟲卵須淡水浸40分鐘才能殺死,所以浸浴過的淡水不能倒入養魚水體中。浸浴時在淡水中加入呋喃類或抗菌素等藥物,以防魚體在浸浴時受傷而被細菌感染。②用0.05%福爾馬林海水溶液藥浴4分鐘,或用0.025%福爾馬林海水溶液藥浴10分鐘。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