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細鱗鯧屬熱帶亞熱帶魚類,不耐低溫。在華東地區11月份,池塘水溫降到16℃以下時,細鱗鯧魚種活動能力較弱,攝食停止,隨著水溫的進一步下降,有可能出現凍傷。因此,為了確保魚種越冬有較高的成活率,必須將魚種移入溫室內安全越冬。
1.越冬前的準備
(1)越冬池越冬池,必須建造在具有冷熱水進排方便的地方。注水時,必須在進水口用60―80目密網過濾,防止野雜魚等敵害生物的進入,進、出水口處設攔魚網,防止魚種逃逸。越冬池一般為室外土池和室內水泥池。
①土池:土池的上方應搭建保溫棚,以確保保溫效果。池形以長方形為宜,面積大小適中,水深以1.5―2.0米為好。若面積過小,水位太淺,則保溫效果差,水溫變化幅度大,不利于魚種生活。反之,若面積過大,水位太深,雖然水溫較為穩定,有利于魚種生長,增加了容量,但日常管理較為不便。
②室內水泥池:池形為長方形、圓形均可。由于水泥池對水質的緩沖能力相對較差,為了便于日常管理,一般以面積30―100平方米、水深1.2―1.5米為好。
(2)消毒在魚種放養之前,應先對越冬池和越冬池水進行消毒。消毒藥物一般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用量和方法同常規魚池。若是土池,則應徹底清除雜草和多余的淤泥。
(3)水源越冬用水水質,要求清新、無毒、無污染、無敵害生物、含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酸堿度適中,pH在5.8―7.5。熱水水源應為無毒、無害的溫泉水、地熱水、火力發電廠或工廠的余熱水、深井水以及鍋爐、太陽能等的加熱水。
(4)增氧設備越冬池內應配備加熱和增氧或充氣等設備,以備急用。
2.越冬方式細鱗鯧魚種的越冬方式較多,按養殖的不同目的,可分為兩種類型。
(1)低溫保種型水溫保持在18―22℃,僅能保持魚種安全越冬即可,但不能生長,而且對生長性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種越冬方式,成本相對較低。
(2)適溫培育型越冬池水溫保持在22℃以上,此種越冬方式,不僅可保證安全越冬,而且可保證魚種正常攝食生長,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在熱水水源充足、水溫較穩定的地方,可采取微流水越冬方式,以提高魚種放養密度和越冬的成活率。
3.越冬池魚種放養
(1)放養時間、水溫當池塘水溫下降至20℃時,即應將魚種移入越冬池。在華東地區,細鱗鯧魚種移進越冬池的時間一般在10月中旬。在魚種移進越冬池之前,需用1―2毫克/升的亞甲基藍或高錳酸鉀或含10‰食鹽水藥浴消毒30分鐘。越冬池池水應調整至與池塘水溫相近,兩者溫差不得大于3℃時,方可進行放養。魚種出塘、運輸、進越冬池操作要認真、仔細,盡量避免魚鱗脫落、魚體受傷。
(2)魚種規格移進越冬池的魚種,要求規格達3―5厘米以上,體質強壯。多年的生產實踐表明:魚種規格越大,體質越健壯,越冬成活率越高。相反,若進入越冬池魚種的規格太小,體質瘦弱,運輸及進池操作時容易碰傷,抗寒力差,適應性弱,易發病,越冬成活率低。
(3)魚種放養密度細鱗鯧魚種越冬的放養密度,應根據越冬池的大小、水溫、魚種規格而定。不同規格的魚種,必須按規格大小分池越冬。一般溫流水越冬池,每立方米水體放養400―1800尾;靜水越冬池,水溫可人工控制,而且配備增氧設備,每立方米水體可放養200―300尾;如果無增氧設備,且排污、換水不方便的越冬池,每立方米水體以放養30―40尾為宜。
4.越冬管理細鱗鯧在華東地區的自然條件下,將近有半年的溫室越冬期。因此,越冬期的飼養管理構成了細鱗鯧養殖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越冬期死魚的內因是魚種體質差,外因主要是缺氧和水溫過低。為使細鱗鯧魚種安全越冬,保持良好的體質,確保翌年養殖順利進行,要針對死魚的主要原因,配備專人負責越冬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
(1)初期管理細鱗鯧魚種剛進越冬池一周內,由于經過出塘、運輸及放養操作,魚體受驚嚇、受傷較重,體質下降,以及環境條件的改變,易感染疾病。此時,應將水溫逐漸調高些,最好能達到25―28℃,待魚種慢慢恢復體質、適應越冬池環境、正常攝食后,再將池水溫度降至越冬溫度。若發現病魚,要及時診斷,及時治療。發現死魚要及時撈出,以防止池水惡化導致進一步發生魚病。細鱗鯧魚種進入越冬池的第一周,為魚病的高發期,應特別加強管理。
(2)投飼對細鱗鯧越冬魚種,一般要求其適當生長,順利越冬。因此,除選用細鱗鯧專用飼料外,也可用粗蛋白質含量為28%―30%的鳊鯽魚或青魚飼料投喂細鱗鯧魚種。越冬期間的投喂,同樣要堅持“定時、定點、定量、定質”的四定原則,在越冬池內搭建食臺,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日投飼率為1%―3%。每天檢查魚體吃食情況,并根據水質、水溫、天氣的變化及魚體吃食情況,隨時調整投飼量,做到既要保證魚體吃飽,又不浪費飼料,防止因投喂過多,造成殘餌腐爛變質,影響水質。
(3)控制水溫在越冬期間的水溫應保持在18―28℃之間,最好控制在20―25℃之間,且水溫應保持基本穩定。這樣,細鱗鯧可維持在較低的新陳代謝水平,攝食較少,耗氧量低,便于管理。若水溫過高或過低,以及水溫變化幅度較大,將直接影響越冬的成活率。如果引進熱水水源的水溫較高,不能直接放入越冬池內,應在進水口處建調溫池,待水冷卻或加冷水將水溫調節到與越冬池內水溫相同時,才可放入越冬池。
(4)調節水質越冬池體小、魚種放養密度大,排泄物相對較多,水質容易惡化,特別是水泥池,若管理不善,將嚴重影響細鱗鯧的攝食和生存。因此,要經常觀察和測定水質,定期清除池底污物(糞便、殘餌等),加注新水,適時換水。
排污的方法有兩種:
①在換水時,將污物推到排水口與水一同排出;
②用虹吸法將污物吸出。為防止水質惡化,每天要定時開啟增氧機或使用充氣設備,保證池水有比較充足的溶解氧,以確保細鱗鯧魚種的正常攝食和生活。也可在池水中栽培一定數量的水葫蘆和水花生等浮水性水生植物,起到凈化和改善水質的作用。
(5)專人管理,加強巡塘在整個越冬期內,越冬池必須有專人值班管理,加強巡塘。每天觀察記錄越冬魚的活動和攝食情況,測量和調整水溫,按時投喂,及時清除殘餌、糞便,注意水質變化,及時增氧換水。如發現魚體獨游、失去平衡、側浮水面或攝食量驟減,則要及時檢查魚體,分析水質,并采取相應措施。
(6)魚病預防細鱗鯧在越冬期由于水溫低、水體小、放養密度大,水質容易變壞,魚種抗病能力大大下降,如果管理稍有不當,極易感染魚病,因此,要積極做好防病工作。一般每隔一周用漂白粉1毫克/升或0.2毫克/升亞甲基藍全池潑灑。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