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黃顙魚俗稱黃姑、黃臘丁,營底棲生活,雜食性,是一種淡水名貴小型經濟魚類,適應性較強,生長較快,肉嫩味美,市場暢銷。
在目前黃顙魚池塘主養技術尚未全面普及的情況下,在成魚塘中套養一定數量的黃顙魚是一種增產增收、滿足市場需求的有效生產方式。實踐表明,成魚塘套養黃顙魚,不需增加投餌施肥,也不影響其它魚類生長,
還可有效清除池中與養殖魚類爭食、爭氧的野雜魚蝦,促進池塘水體、資源的綜合利用和生態良性循環。同時,黃顙魚還能吞食水中的錨頭叉及橈足幼體,減少魚病的滋生,提高養魚經濟效益。近幾年沅江市大部分池塘
都套養了黃顙魚,一般畝產黃顙魚15~20公斤、增加收入300~400元。現將其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池塘選擇套養黃顙魚的池塘需具備一定的條件,水面一般為5~20畝,水深1.6~2米,ph值在7~8之間,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污染,進排水方便,池塘保水性能好,池底平坦,淤泥厚10~15厘米,并安裝有增氧機。
魚種規格套養的黃顙魚個體宜大,一般選用隔年魚種,要求體質健壯、體色鮮艷、無傷無病、游泳活潑、規格整齊。放養黃顙魚以尾重30克以上為好。魚種入池前須用3%的食鹽水浸洗5~8分鐘。
套養密度池塘套養黃顙魚的密度應根據池塘野雜魚的多少和黃顙魚魚種規格大小而定,塘中野雜魚多可多放,否則少放。黃顙魚規格小可適當增加放養量,反之則少放。一般規格30~50克的黃顙魚可畝放70~90尾,
池中主養魚類及品種搭配比例按常規養殖方式進行。
日常管理飼養管理按常規養魚操作規范進行,做到“四定”投飼、“三看”施肥。
養殖期間要特別加強水質管理,每隔15天需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1次,每畝用量為20公斤,施用前先換水30厘米。經常加注新水,平時每隔10~15天注水1次,高溫季節每隔5~7天注水1次,并每隔30天換水1~2次,
保持池水肥、活、嫩、爽,水體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適時開動增氧機,提供池塘充足溶氧,堅持陰雨天氣、晴天中午、黎明及魚類浮頭時開機,做到“勤開多開”,充分發揮其增氧作用。堅持早、中、晚三次巡塘,
認真觀察魚類活動、攝食與生長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采取食場掛袋、掛簍,對飼料、水體、食場、工具進行藥物消毒等措施防治魚病。實踐發現,黃顙魚在池塘中套養,細菌性病較少,但寄生蟲病較多,主要為原生蟲病。病魚鰭條、鰓上粘液增多,反應遲鈍,
頭下尾上或側臥,防治可每立方米水體用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5∶2)0.7克對水全池潑灑。此外,腸炎病也時有發生,病魚獨游,腹部膨大,肛門紅腫,輕壓腹部有黃色粘液流出。防治該病可每立方米水體用
魚廣靈0.8克對水全池潑灑。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