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繁殖斗魚有人說容易,因為斗魚的繁殖量實在太大,隨便生一胎通常都有200只左右,有人最高一次曾養大650只以上,著實嚇人,其后所衍生的需求并不是一般愛好者,簡單的幾個瓶瓶罐罐所能解決的,所以希望讀者在看完這篇文章后,更要慎重考慮繁殖后的結果,畢竟生命是多么沉重的負擔啊!
繁殖斗魚一般都是從挑選優秀的種魚入手,公魚當然要活潑健康,到水族館挑選時,趴著一動不動,看到同伴一點反應都沒有的個體就不用考慮了,很多水族館賣斗魚,連包裝都懶得打開,除非是剛進貨,否則就不要考慮,太瘦的個體也要斟酌一下問清楚,不管是問同好或店家,很多斗魚因為已經賣太久,而店家用以展示的空間又太小,水質的酸化已經非常嚴重,所以同好常有一買回家換完水,當天或隔天就溶鰭的現像,讓很多同好都非常的心疼。其實剛買回家的斗魚,除非對店家處理斗魚的方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否則回家換水的比例不要太大,雖然發生溶鰭狀況的死亡率不是很高,但要恢復它的美麗就沒有那么容易了。母魚的挑選應該著重腹部后方的飽滿,那是卵巢位置的所在,所謂判斷母魚白色排卵管并不是很準確的方法。另外店家飼養的狀況也很重要,如果同缸中有死魚,最好能考慮稍候幾天再購買,其實一般母斗魚的價錢并不高,問題是店家能養好母斗魚的不多,如果常逛水族館的同好,一定常常看到店家掛魚的慘況,在健康的前提下,母魚的橫紋(注一)如果有出現,是可以優先挑選的個體。除了公母魚的個別條件外,彼此的大小類別也要注意,一般公母魚的大小差距筆者會以魚體長度為基準,母魚連尾部的長度大概與公魚不計尾部長度相當即可。公母魚的種類最好一樣,像市面上長尾,雙尾,扇尾的個體算同一類,與圓尾這一類體型上有很大的差異,如果想要做不同類的繁殖要更加的小心在意,以避免傷亡的發生。
挑到了優秀的種親后我們就要來預備它們的新房了,很多繁殖斗魚的同好常用用市售所謂的斗魚格來進行,其實斗魚格用來暫時飼養是可以的,但如果用來長期飼養或繁殖都不太恰當,如果是長期飼養,因為水質的惡化,常會有腹水或立鱗的疾病發生,用來繁殖的話,常會有悲慘傷亡的發生,這都是有愛心的飼主所不愿看到的。筆者用來繁殖的空間大約都在8~12公升的水族箱,除非您可以隨時看顧,否則比八公升(注二)小的空間,似乎不太適宜,激烈的爭斗會造成親魚的傷亡,雖然公魚打不贏母魚的話不容易繁殖成功,但是那也是以母魚的鰭稍有破損為準,母魚的鰭被咬個精光,甚至身體受傷都是可以避免的,就看您怎么幫它們安排了。有了缸子后,裝滿水不要忘了幫母魚或公魚準備躲藏的地方,一團莫絲或小榕等植物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公母魚不太成熟打算先一起飼養或已成熟但打算長期一起飼養的話,不要忘了準備一個小的海棉過濾器,來維持水質的穩定。
魚的入缸也有一些小技巧,因為魚也是有地域勢力,先來后到的觀念。準備好新房先將母魚放入讓她熟悉個幾天,再把公魚放入,母魚被打得很凄慘的機率就會大大的降低,當然即使躲藏環境,先來后到等細節都注意到了,剛放在一起相處狀況的觀察還是最重要的,如果爭斗得太激烈都要先將它們分開,休息個半天一天,再重新讓它們在一起,如此反復動作,一直到母魚可以一起與公魚進食,就算大功告成了。先前提到準備的植物是讓公母魚躲藏,是因為筆者曾有一只非常兇悍的母魚,因為當時難得有全黃色的母魚(大約兩年前),所以一直希望她能繁衍下一代,結果因為沒碰過老婆修理老公的情形,一不小心就損失三只優秀的公魚了,所以準備新房到繁殖,樣樣都要小心翼翼。很多同好都認為斗魚很好生,因為他們把公母魚丟在一起,一兩天就生了,這通常是在很小容器的狀況下,所謂丟在一起不是生了就是死了,希望同好不要使用這種殘忍的方式來繁殖,生命的尊重應該是水族同好所必須具備的美德,不愛它如何能了解它,讓它展現最美麗的一面呢?
在一起飼養的過程中要注意,公母魚強弱勢的狀況,如果母魚搶食很快要留意不要讓母魚吃太多,一但母魚長得太巨大,公魚可能就會被修理得很慘了,當初想繁殖的愿望也就不可能實現。有時努力將公母魚養在一起很久,等待它們繁殖是必要的,因為有時我們沒辦法同時找到想要的個體,一但找到了豈能一不小心使其中一方傷亡,而白白浪費了繁殖優秀下一代的機會。還記得站長剛開始養斗魚時(1996),有一次為了找類似的公母魚就花了大概兩個月,等找到了養在一起就是不生,苦苦等了將近三個月才終于繁殖成功,為了它們還中斷了計劃已久的旅游行程,不過一切的犧牲,在看到近四百只白化的雙尾斗魚逐漸長大,就都不算甚么了。
如果想做到斗魚”配對零傷亡”,各方面都要小心注意,之前專家的經驗,有時配對不到半天就生了,但也有一起養了三個月才生的。身為一個好的斗魚主人千萬要記得不能因為急著想看它們繁殖而傷害了它們,對生命的尊重,應該是水族愛好者應有的美德,像提到有些同好,用很小的空間繁殖,太激烈的爭斗,不僅太殘忍也太不人道,也違背了推廣斗魚飼養的原意。當一對斗魚情投意合開始交配時,魚類繁殖方式中最纏綿的畫面就呈現在你的面前了。您打算有耐心的等待這一刻,還是草草了事只為了趕快看到它們交配,而傷害它們?
魚類繁殖各個不同形式中,最擬人化的我想應該是斗魚吧,不管是泡巢或口孵的方式,因為其中包含了”公魚擁抱母魚”的動作,這是一般體外授精的魚類所沒有的。當母魚有意愿想配對時,母魚會對公魚所做的泡巢露出興味的模樣,在公魚忙碌的浮上水面吸氣做泡巢的同時,母魚也會進出泡巢的下方,像是評查公魚泡巢的工作進度一樣,也像是在滿心期待它們愛的小窩完成的樣子,而公魚在母魚游近時也會展開全身美麗的鰭向母魚夸示,母魚離去它又開始忙碌的工作。
當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公母魚就會浮著頭在水面開始繞圈圈,經過幾次的嘗試,公魚彎著腰呈U字形的抱住母魚,并將母魚反轉腹部向上,二者同時射精并排卵,當公魚看到一顆顆晶瑩的卵粒向下掉時,就會急忙的放下母魚,去將卵一一銜入口中,并將這些未來的小生命細心的塞入泡巢中,此時母魚也從歡愉的晃惚中清醒過來,短暫的展鰭夸示后又繞著圈圈反復交配的動作。通常這樣的時間會持續三到六個鐘頭,等完成后公魚就會將母魚趕走,獨自一人照顧它們的寶貝蛋。
溫度如果在二十八度上下,小斗魚在48小時左右就會孵化了,剛出生的小斗魚還不會游泳,每只都頭上尾下的黏在泡巢上,即使掉在缸底一有風吹草動也會奮力的往上游,等小斗魚打橫我們就要來幫它們準備食物了,孵豐年蝦苗應該是最方便的,筆者都是用這個方法,當然也有許多同好,有許多不同的創意,像淡水水蚤就是不錯的方式,許多浮游生物也都是很好的小魚餌料。只要注意適口性及對水質的影響就不容易出錯了。
第一次帶小斗魚是用所謂淡水蝦苗的粉末飼料,雖然弄得很麻煩,不過那次也帶大了一百五十只左右的小斗魚,只要細心其實都沒問題。不過大家會碰到最多人建議的綠水,反而養活小魚的機率不高,可能只有五到十五個百分比,大概二三十只吧,這是因為小斗魚是肉食性的,綠藻對它們沒有幫助,綠水中吃綠藻的浮游生物才是小斗魚的最愛,不過量都太少了,對這些剛出世的大胃王是絕對不夠的。
如果喂食正常,小斗魚出世一個月左右就會有零點八公分左右了,如果您繁殖的是雙尾斗魚,大約七到十天大小斗魚就可以看出來是雙尾的,魚的尾巴可以看出來是ㄚ字形的,非常可愛。正常的喂魚及換水就如同一般養魚的要領一樣,三個月大時,公魚的性征就會一一顯現出來,甚至開始吐泡巢,公魚鰭變長的順序是臀鰭、背鰭,最后才是尾鰭;如果臀鰭往下拉長并往后拖出尖尖的形狀,就可以撈出分開飼養。
因為斗魚的生命期不長,所以它鰭的再生能力并沒有其它生命期較長的魚類那么的好,一但因爭斗而傷害到鰭,日后就算鰭長長了也無法完全恢復,一能辨認出是公魚就分開飼養,應該是維持公魚美麗的最好方法。另一方面,由于每只小斗魚進食的速度不同,如果喂食量不夠可能會使同一批的小魚大小差很多,大約一個月大就要注意小魚的大小,如果大小差太多最好還是分開飼養,以免發生哥哥姐姐虐殺弟妹的情形。
另一個大家會關心的事可能是關于小魚養大后會是甚么顏色或鰭型如何的問題,在數十次繁殖斗魚并養大的經驗中,顏色及鰭型要在四個半月到半年才能肯定,像顏色可能在成長的過程因為移缸飼養或水質的改變,都可能使顏色發生變化。
一只四個月大的單尾扇尾蝶翼公魚就因為移缸飼養,內圈的紅色竟然在一周內就完全消失,內圈變成透明無色,外圈則仍維持原來的藍色,有些白色的個體也會因為移缸飼養而出現部份黑色雜斑,隨著水質的變化可能又回復純白;這部份變色的問題,也還找不到一定的規律,希望諸位同好能一同來發掘這個秘密。至于鰭型的部份可能更要五個月以上才能確定,發育良好的扇尾公斗魚在三個半月左右,每只尾鰭撐開幾乎都是180度的,但隨著時間的過往可能就不是如此了,如果說要一個比較明確的判別標準,應該說當公斗魚尾鰭的長度超過身長的四分之三,或者魚的體長超過三公分(不含尾鰭),才能肯定這只公斗魚的品質吧。
這些年來喜愛斗魚的人口也越來越多了,期盼在斗魚愛好者人口增加的同時,也能提升疼愛小斗魚的人口比例,殘忍的互咬比賽或惡劣的飼養環境希望都能越來越少。希望每個在桌上養著斗魚的人們,當坐到桌前看到斗魚在對您搖頭擺尾時,都能了解您是寂寞的斗魚唯一的朋友,您如果不能照顧它們的話,它們還能依靠誰呢?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