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病原]魚傳染性胰腺壞死病的病原為傳染性胰腺壞死病毒(簡寫IPNV)。[癥狀及病理變化]病魚表現為游動失調,常作垂直回轉運動,一會兒沉入水底,一會兒又重復回轉游動,直至死亡。一般從開始回轉游動至死亡僅1~2小時。患病魚體色發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部及鰭基部充血,鰓呈淡紅色,肛門處常拖有一條線狀黏液便。剖解可見有乳白色或淡黃色腹水,腹水物通常在5%~10%的福爾馬林中不凝固,這具有診斷價值;消化道內沒有食物,黏膜變性、壞死;肝、脾、腎水腫并異常蒼白,胰腺組織嚴重壞死。對胰臟組織進行超薄切片,可觀察到在細胞的胞漿中有包涵體存在。
[流行情況]魚傳染性胰腺壞死病最早發生在加拿大、美國,本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臺灣、山西、山東、東北、甘肅等地,流行很廣。主要危害美洲紅點蛙、虹鱒、河鱒、克氏鮭、銀大馬哈魚、大口玫瑰大麻哈魚、湖紅點鮭、大鱗大麻哈魚等。是魚類口岸第1類檢疫對象。該病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型病魚在幾天內全部死亡;慢性型則每天持續少量死亡。被感染的14~70日齡魚苗、魚種,死亡率可達80%~100%。一般全長超過15厘米的魚多數呈隱性經過。該病毒可通過病魚的糞便、卵、精液及被污染的空氣、水、物品而傳播。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