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現場調查
現場調查是為了了解病魚的活動情況、飼養管理和水環境的變化等具體情況,為綜合分析、準確診斷魚病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基本的依據。
1.病魚活動情況的調查:調查魚病發生的時間、發病魚的種類、病魚在行動上有何異常表現、是否出現死亡以及死亡情況等等。一般情況下,魚病的發生有一段過程,會出現搶食能力減弱、魚體體色發黑、體質瘦弱、離群獨游,活動緩慢、死亡率緩步上升,這主要是由慢性型疾病所致。而當魚體體表有寄生蟲的侵襲,或者有毒物質(如農藥和工業污染等)大量流入,則會出現魚類在水中急躁不安、上躥下跳或急劇狂游。
2.養殖水環境的調查:水環境的急劇變化也能引起魚類大批死亡,對發病嚴重的養殖水體,還應進行pH值、溶解氧、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有機磷、重金屬等方面有關的水質指標進行分析測定。
3.飼養管理調查:魚類的健康與飼養管理的好壞有直接的關系,飼養管理不善會導致魚病的發生。因此,對清塘、施肥、投餌、放養品種和規格、密度、拉網操作技術等方面的具體情況以及歷年的發病情況,都應進行詳細的調查了解,為魚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魚池未進行徹底清塘、施肥不當、飼料質量差或投餌過多等,都會引起水質惡化,給魚類病原的孳生、繁衍提供有利環境。拉網和運輸過程中操作不當,使魚體受傷,細菌和真菌等病原菌會乘虛而入,引起細菌性疾病和真菌性疾病的發生。
二、病魚的檢查
1.目檢:魚生病后,由于病原體的寄生或感染對病魚在生理上引起的反應而表現出種種不正常的活動,寄生在魚體表和魚體內的病原體常常會引起患病部位產生一定的病變,這種不正常的活動和病變通常被稱為是癥狀,可以依據病魚表現的癥狀進行診斷魚病。例如,一般病毒性和細菌性疾病,常會表現出充血、發炎、膿腫、腐爛、蛀鰭、豎鱗等癥狀。寄生蟲性魚病常會表現出粘液過多,有出血點,有的還有點狀或塊狀的胞囊等。另外,有些大型的寄生蟲如錨頭鳋病、中華鳋病、水蛭等可以直接用肉眼觀察到。由真菌引起的水霉病,因菌絲大量生長形成肉眼可見的灰白色棉絮狀,也可直接進行診斷。
進行檢查的病魚要求剛死的或垂死的病魚,置于白瓷盤或盆中。首先進行體表檢查,沿頭部、軀干部到尾部,嘴、眼睛、鰓蓋、鱗片、鰭條等順序仔細觀察。一些大型的病原體,很容易檢出。但一些肉眼不能夠識別小型病原體,則應根據癥狀來判斷。如車輪蟲、魚波豆蟲、斜管蟲、小瓜蟲等寄生引起的魚病的癥狀,一般會表現出魚體體表分泌大量粘液,有時混雜著污泥,或是頭、嘴及鰭條未端腐爛,但鰭條基部一般不出現充血現象。復口吸蟲病,則常表現出眼球混濁,呈白內障。急性感染的出血性,眼球突出,肛門紅腫,腹部膨脹。細菌性赤皮病,病魚常表現出腹部及魚體兩側體表出血發炎,鱗片脫落。豎鱗病,輕度感染的病魚魚體發黑,體表粗糙,魚體前部鱗片豎立,鱗囊內有半透明液體。嚴重的病魚全身鱗片豎立,鱗囊內積有含血的滲出液。癤瘡病則在病變部位發炎膿腫等。
2.鰓部的檢查:用剪刀剪去鰓蓋,觀察鰓片的顏色是否正常,粘液的多少,鰓絲末端是否出現腫大、腐爛現象。細菌性爛鰓病的鰓絲末端腐爛,粘液增多;鰓霉病的鰓片顏色比正常魚鰓片的顏色發白,略帶血紅色小點;小型寄生蟲如波豆蟲、隱鞭蟲、指環蟲和三代蟲寄生時,鰓絲上會產生許多粘液;若是大型寄生蟲如中華蚤、魚蚤以及粘胞子蟲的胞囊寄生時,鰓絲表現為腫大,鰓蓋脹開等癥狀。
3.內部器官的檢查:將魚腹剖開,體腔里的器官露出來后,首先要仔細觀察顯露出來的器官有無可疑病象;同時注意腸壁上、脂肪組織、肝胰臟、膽囊、脾、鰾等有無肉眼可見的病原體如魚怪、線蟲、舌狀絳蟲等。如發現有白點,可能是粘胞子蟲或微胞子蟲形成的胞囊。然后用剪刀剪斷咽喉部的前腸和肛門部位的后腸,取出內臟,放置在解剖盤中,逐一分離肝胰臟、膽、腎等器官,再把腸道從前腸至后腸剪開,分成前、中、后三段,輕輕剪開腸道,仔細檢查是否有寄生蟲,線蟲、絳蟲肉眼可見;腸道上布滿小白點或稀散的小白點可能是球蟲病或粘孢子蟲病。細菌性腸炎會表現腸內無食物或有少許食物,但腸壁充血、發炎、無彈性、有淡黃色粘液等;食物中毒的病魚,在腸壁充血發炎的同時,腸內有大量食物,且是吃某種飼料的魚突然大批死亡。
在整個診斷過程中,從調查、目檢,結合各種病的流行季節,各種魚各階段的發病規律,進行綜合分析比較,找出其病因,準確診斷,然后確定治療方案,對癥下藥。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