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秋鯉”是指秋季人工繁殖生產的鯉魚。一般情況下鯉魚在春夏季節會自然產卵、孵化,不必用藥物刺激。但為了生產和管理上的需要及充分利用冬閑時節的水田、淺水塘等,“秋鯉”也逐漸成為熱門的生產品種,現將其人工繁殖技術要點及注意事項簡述如下:
一、親種的選擇與培育。鯉魚與其它家魚不同,其體表顏色隨雌雄的不同而產生變化。有些地方的老百姓喜歡“淺紅色”或“淡黃色”的鯉魚以示“紅旺”,那么親魚就應選擇全紅、無其它雜色的品種;有些人喜歡“青綠色”的鯉魚,以減少天敵的侵害,那么親魚應選擇雌紅、雄青的品種相搭配。具體應因地制宜,以生長速度快、病害少,老百姓喜歡為出發點進行選擇。但親種務必要求體長、健壯、無病害、雌個體重2公斤以上,雄個體重0?75公斤以上。
選擇好親種后,應將雌雄親魚分池飼養培育(最好放在魚苗池中分別飼養)。雌親魚池每天投喂適當的谷芽或花生麩(約占魚重體的4%左右),雄親魚可粗養些。雌魚池應3―5天往里沖水一次,促使其性腺發育成熟。
二、催產前的準備。“秋鯉”孵化前除培育好親魚外,還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1、魚苗培育池應先清整消毒好,確保魚卵(魚花)落池時塘水無毒無敵害。2、催產激素應先準備好,包括垂體(PG)LRH―A2,或DOM等催產藥物。3、產卵場及魚巢應準備好。產卵場可用家魚產卵池或排灌方便的小水池,清整干凈后便可使用。魚巢可因地制宜用杉樹枝葉或長根的水浮蓮或棕等,只要能沾附魚卵而又無毒且便于操作的東西即可,但應先暴曬或消毒后再用。
三、人工孵化。所謂“人工孵化”就是用人工方法使親魚產卵、射精,然后孵化受精卵,使其出苗成魚花的整個過程。“秋鯉”人工孵化時,首先應檢查親魚,要求輕壓雄親魚腹部時有乳白色的精液流出;雌親魚腹部豐滿、肛門微紅外凸,經挖卵檢查,卵粒大小均勻、呈黃綠色、有光澤、不成塊、易分離,這樣的親魚可選擇催產使用。其次,雌雄比例應以1:3為宜,其受精率、出苗率均可適應其生理要求。另外,適量的激素催產。孵化“秋鯉”可用二次注射或一次注射法。一般來講,雌親魚成熟度稍差者,用二次注射法效果較好;第一針雌雄均用LRH―A220國際單位/尾即可,隔6―8小時,再注射第二針,雌魚每千克用1(粒)PG+40微克LRH―A2+2毫克DOM,雄魚每尾注50微克LRH―A2,當水溫28―30℃時,經6―8小時后可產卵。一次注射法就是將上述兩針用的藥物一次注射,親魚培育較好者,也可達到預期的效果。第四,及時轉移魚巢。當鯉魚產卵完畢,其巢應及時轉移,免得親魚吃食,造成損失。魚巢應放在水質清新,無污染的池水中靜水孵化,或在原產卵池中捕完親魚,注入80―100厘米深的水,就地出苗,方法可自選。
四、防暴曬防敵害。由于秋季水溫較高(池塘水溫有時高達34℃以上),鯉卵容易窒息死亡,造成孵化率低。所以孵化“秋鯉”最好選擇在陰雨天氣或遮陰避暑、水溫較低的池塘進行。水蜈蚣、水蠆等是秋鯉的主要敵害,每天吃食很多幼小魚苗,造成成活率低。預防方法是:消毒好準備培育魚苗的池塘,鯉花出苗后3―4天適當往塘里潑灑0?1―0?2ppm的敵百蟲溶液,也可達到預防的目的。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