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動植物共生水生植物與魚類同池共生,魚類很少生病。在魚池中種植的水生植物為水稻或蓮藕,呈東西向,行距要寬(大于33厘米),占水體總面積不超過50%,以便光照效果好,水深依水生植物耐水性而定,水稻一般在30厘米以內,蓮藕一般可達50厘米以上。養殖魚類為常規、名特優新品種均可。養殖方式可以進行苗種培育、成魚養殖。由于殘餌、魚類糞便等沉積于池底,發酵腐爛,不僅污染水質,還易滋生有害病原體。而水生植物卻可以作為肥料加以吸收,消除了病原體的繁殖場所,因而魚類發病率低。
中草藥潑灑農村的山坡、溪邊、路旁有很多的中草藥,如松針葉、樟樹葉、麻柳葉、苦楝、水莒蒲、五倍子等,當魚池水面漂有死魚,非天氣原因魚類突然停食,有魚離群獨游時,可采集或定期采集上述中草藥,每畝15~30千克,在池邊支口大鍋,將采來的中草藥切成寸長小節,放入鍋中,加入干凈清水煎熬,熬好后,連淹帶水潑灑入池,12小時以后水色變成棕褐色,對魚類、水質無毒無害,會很快控制住潛在魚病的可能蔓延或預防魚病的發生。
生態防病實踐中發現在魚池這個生態系統中,如果其中的生物品種越多越復雜,生態系統越健全,系統的抗病力則越強。魚池中如果養殖品種較少,單一品種的比例達50%以上,往往該品種易生病。而多品種養殖:草魚、鯉魚、卿魚、大口鯰、烏魚、花白鰱、中華鱉、烏龜、鱔魚以及不可避免的野雜魚、螺獅、蚌殼同池共存,每一品種的生態位不同,存在復雜的食物鏈關系,由于“鰓魚效應”,鯉、鯽魚尋食掘池底,破壞病原體的易滋生環境,發病的魚類由于行動遲緩為肉食性魚類所食,切斷病原體的傳播途徑,生態系統自動防病,因此池發病率低。
癩蛤蟆防魚病多年觀察,魚池及其周圍的癩蛤蟆較多,池養魚類就很少生病,因為蟾酥可以掏、殺滅池中病原體。在不易逃跑的魚池可直接捉來癩蛤蟆放入,而易逃跑的魚池用竹筐或網兜將其圈住放入,位置在入水口較好,每畝每池5只以上。圈住的癩蛤蟆最好3天后放生,以免死亡。癩蛤蟆在城鎮的河邊植物茂盛的地方較多,可在晚上用手電尋找,它逃跑能力不強,很易捕捉。經過2~3年捕捉癩蛤蟆防治魚病,再放生,池塘及周圍的癩蛤蟆就會逐年增多,自然可有效地預防魚池病害的發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