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2月26日,廣西科技計劃項目“羅非魚鏈球菌病疫苗的研制及其免疫機制的研究”在南寧通過鑒定驗收。該項目由廣西水產研究所和廣西大學承擔,研制成功的羅非魚鏈球菌疫苗將在養殖中推廣應用,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等7名區內外專家參加了鑒定驗收會。
2009年,羅非魚鏈球菌病廣泛暴發,廣東、海南、廣西、福建羅非魚主要養殖區損失重大。患鏈球菌病的病魚眼球突出,角膜混濁,游姿平衡失調,翻滾,轉圈,膽囊腫大,膽汁稀薄、色淺,腸腔充滿淡黃色液體,肝臟增大等。病死魚鰓周邊、背、胸及腹部有散在性米粒至豌豆大結節,手觸有波動感,嚴重者整個魚體表出現化膿性皮炎。剖檢發現,結節內含有黃白色膿汁或干酪樣物質,肝、脾腫脹,腸粘膜有彌漫性出血點。一般情況下,發病魚死亡率達95%以上。據了解,由于2009年羅非魚出口不振,導致魚價始終低迷,很多養殖戶放棄了清塘、消毒、病害防治的一些必要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病害的蔓延,甚至有養殖戶因此退出羅非魚養殖。面對病情,廣大養殖戶一度談“鏈球菌”色變。
其實,早在2006年5月,廣西科技廳就下達了《羅非魚鏈球菌病疫苗的研制及其免疫機制的研究》項目。據廣西水產研究所漁業病害防治研究室副主任、負責羅非魚疫苗課題的陳明介紹,經多次研究和臨床試驗,項目單位研制成功的羅非魚鏈球菌疫苗在生產上取得了顯著的免疫預防效果。2009年在廣西的7家羅非魚養殖場進行試驗,注射免疫和口服免疫相對保護率分別高達94.18%和86.70%,注射免疫萬尾魚可相對減少經濟損失4344元、口服免疫萬尾魚相對減少經濟損失2911元。
陳明介紹,該項目疫苗分為注射、浸泡、口服三種。按照一般養殖周期算,從3月到11月均可使用疫苗。從實際效果來看,注射用效果最佳,規格達每條20克就可開始注射。浸泡成本相對來說較低,一般在苗種運輸期間使用效果最佳。如果規格達到每條20克以上時,就至少需要浸泡2次才能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但目前,在養殖試驗中,僅集中在廣西和海南兩地,有網箱養殖和土塘純投料養殖兩種模式,混養模式沒有進行防疫試驗。而在廣西用的疫苗由海豚鏈球菌制作,海南地區使用的由無乳鏈球菌制成。對于養殖戶十分關心的疫苗成本問題,陳明表示“很便宜”。如果自行注射,平均成本大致在每尾0.01元~0.02元左右,算上操作成本的話也僅需每尾0.05元。在具體操作上,為減少損傷,可選擇在魚苗標粗后,分塘的時候進行注射。
但陳明也談到:“疫苗對已經感染發病的魚是沒有效果的,要想避免鏈球菌病,首先要意識到防病的重要性。”他預測,今年的羅非魚養殖形勢也不樂觀。“從趨勢來看,羅非魚越來越難養。如果不采取控制的話,今年鏈球菌病可能還會卷土重來。”
按照程序,疫苗的研發需經過實驗室、小試到中試的階段后方可進行量產。即使試驗成功,也還需要通過國家相關部門的審批。從疫苗研制到量產,業內有“前4年,后4年”的說法,即試驗階段需要4年時間,批文申請到量產又需要4年時間。“現在前4年的工作已經完成,剩下的就是審批了。”陳明說。據了解,我國對于疫苗生產控制非常嚴格,需通過國家指定實驗室對疫苗可靠性進行驗證后,方可進行批文的審批發放。因此,羅非魚鏈球菌疫苗的大批量生產還需要一段時間,“最快也要2年時間”。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