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目前,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濫用藥物的現象日趨嚴重,水產品中的藥物殘留超標嚴重影響了水產品質量。我國加入wto后,歐盟對我國水產品的封殺,教訓尤其深刻。用生態方法調整、改善、保護魚類生活的環境,控制、消滅病原;利用生物藥劑合理調整水體環境,可達到生態環保的目的。具體措施如下:
1、池塘的清理。冬季干塘捕撈后,排干塘水,結合維修塘堤,清淤、鏟除塘邊雜草、進行曬塘處理。在開春投放魚苗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每畝150-200公斤)清塘消毒。
2、定期換注新水。為保持塘水的鮮、活、爽,常換注新水是改善水質環境的有效辦法。換注新水的作用是增氧排污,促進池魚運動,加速新陳代謝;也有利于加速池中餌料生物的增長。水源不方便的,應配備增氧設備,適時開機,調節水中的溶氧,排出有害氣體,保持優良的水體環境。
3、合理施用光合細菌。調整水中浮游生物組成結構,分解有害物質,凈化水質,減少病害侵襲魚體。實踐證明,施用光合細菌,不但能調節水質,而且還能增加濾食性魚類的產量,提高養殖效益。
4、定期潑灑生石灰。潑灑生石灰(可作為改良水質的輔助手段,其作用是:殺菌,促進膠體懸浮物凝集,減少有機物耗氧,促使淤泥釋放出無機鹽類)調整ph值,增加水的肥度,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在養殖期間,每隔20天左右潑灑一次,每畝用量20-30公斤為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