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鱸魚又稱花鱸、七星鱸,在分類學上屬鱸形目、脂科,由于其繁殖和生長于沿海,有別于淡水生長的加州鱸和桂花鱸,故又稱為海鱸。鱸魚為兇猛肉食性魚類,天然以小魚蝦為食,人工養殖以高檔膨化料為主食少量用魚仔。海鱸屬廣鹽性魚類,具有生長快、適應性廣、抗病力強等特點,現將健康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一、池塘要求與放苗準備
1、池塘。每口池塘的面積以8~12畝、水深2米左右為宜。池塘過小,水體窄,溶氧不足,難以高產;池塘過大過深,不利生產操作。池塘最好設進、排水閘,分別通向進、排水河,不重復使用養殖水,以免二次污染。
2、機械配備。每1.2~1.5畝水面配備1臺增氧機,這是高產養殖的基本條件;池塘需配置抽水機,以保證隨時可更換新水,沒有進、排水閘的池塘更有必要;此外需配置柴油發電機以防停電池塘缺氧。
3、清塘。用來養殖鱸魚的池塘要經過干塘、清淤和曝曬,尤其是多年養殖的舊塘。在放苗前半個月進行一次消毒,每畝施放生石灰150斤或使用20毫克/升漂白粉帶適量池水消毒。如果未經干塘曝曬的,還要使用茶麩打碎浸水全塘潑灑,以徹底清除野雜魚。
4、插網。用細網將池塘分小,便于魚苗吃食。
5、培水。消毒后的池塘經濾網納入新鮮水(80厘米左右),施放部分復合肥培育浮游生物。
二、魚苗選購與培育
1、魚苗選購。每年12月初至次年3月為放苗時間,廣東養殖鱸魚所需的魚苗基本是在福建孵化并淡化后直接運到珠海斗門用網箱暫養出售,一般在2~3厘米大小。選苗注意均勻度不一定要貪大,另外要注意“黑身”魚苗,該魚苗由于運輸應激成活率低。
2、魚苗放養。一般放養密度約8000尾/畝,一般選擇晴天中午放苗(此時水溫、溶氧較高可減少魚苗不適),魚苗經帶水消毒后放入已準備好的網格里。由于高密度養殖投餌多,鱸魚又很少尋食塘底的剩餌,故拆網后每畝要投放少量鯽魚、羅非或鳊魚(雜食性),并搭配少量花鰱(濾食性),以減輕水質的污染并能增加養殖效益。
3、魚苗培育。放苗后要開足增氧(最好用散氣石底部增氧),第一天一般不投餌料,一天后逐步開始投料訓食,要求定點定時,一般四餐,開口餌料以水蛛最好,也可以魚漿混和部分鰻魚飼料開口,到魚苗5~6厘米時可以逐步投喂膨化料,魚苗階段喂料要適當添加防腸炎類藥,魚苗逐步長大后網格隨之逐步拆除。
三、管理與病害防治
1、日常管理
投餌:鱸魚易暴食,應適當控制投餌量,有利于降低成本、減少腸胃病的發生和水質的污染。投餌要做到定點、定時、定量,一般日投喂2餐,分別在早晨的6~7時和傍晚的6~7時,一般在塘中搭一餌橋,每餐正常投喂至八成飽為宜。如遇高溫、變天應適當減少投餌量,每次投餌注意觀察魚群的進食和健康狀況,以便及時采取應變措施。
水質管理:鱸魚的高產養殖也就是高密度養殖,保持水質清新和溶氧充足十分重要,主要方法有:
勤換水,特別是在中后期;
勤增氧,魚苗期可適當開動增氧機,隨著魚體的長大開動增氧機的次數愈趨頻繁,尤其是在高溫天氣和養殖后期,要開動全部增氧機,保持塘水的溶氧充足;
施放生物制劑,高密度養殖帶來塘底大量的殘餌和排泄物,有害物分解濃度高,大量消耗水中氧氣,尤其是高溫天氣更為嚴重,適當施放生物制劑可以有效降解氨氮和亞硝酸鹽,保持良好水質,此點最易被養殖戶忽略。[pagebreak]
做好消毒與殺蟲工作,一般每15天消毒一次,頻率視魚吃食情況而定。
巡塘:白天主要觀察吃食增減情況來判斷鱸魚健康情況,一般魚有不適最先反應在吃食上面,另外巡查有無魚游水,大量發病前一般有少量幾條魚游水,此時是看病與用藥的最佳時期也是關鍵期。晚上,特別是下半夜2~3點鐘要巡查增氧機運轉情況。
防盜:每年都會發生偷魚事件,所以養殖中后期一定要注意防盜,一般辦法是魚塘晚間應保持照明充足,魚塘設置柵欄,條件寬裕的可裝監控設備。
2、病害防治
(1)氨氮、亞硝酸鹽中毒:高溫天氣時,水中的氨氮高,甚至產生亞硝酸鹽,會致使鱸魚缺氧中毒吃食減少嚴重時出現死魚。主要癥狀:鰓絲暗紅,吃食減少。防治方法:施放絮凝劑吸附水中氨氮,施放底質處理劑降減氨氮;放出部分老水,注入新水,注水時要避免直接沖起塘底污物加速魚的死亡;發病前注意用生物制劑預防。
(2)腸炎病:病魚腹部膨大,肛門紅腫,擠壓腹部有淡黃色粘液流出。主因投喂變質飼料或過量投喂引起。治療時先減料(最好能停喂一餐),用廣普抗菌藥拌餌投喂3~5天一般可痊愈。
(3)出血病:病魚的胸鰭、背鰭基部紅腫并充血,病魚行動遲緩,攝食下降。此病為病毒感染,傳染性較強。治療上可使用病毒靈、氟哌酸混合拌餌投喂,連續6天。同時對池塘用強氯精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續3天。
(4)水霉病:此病多發生在水溫較低的冬春季節,病魚體表傷口處附著灰白色棉絮狀菌絲體,魚體虛弱無力,慢慢死亡。此病感染后傳播較快,預防可以抽部分地下水保持咸度,和多加水以保持水溫。此病特定環境下容易發生,使池塘水環境改變并保持魚體營養充足提高抗病力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
(5)車輪蟲、斜管蟲、聚縮蟲病:多發生在中間培育階段魚的體表和鰓絲。癥狀為魚體消瘦,體色變黑,口端糜爛,一年四季均有發病。預防上多采用換水,改良水質。治療可用0.77~1毫克/升的硫酸銅及硫酸亞鐵合劑(5:2)全塘均勻潑灑,或用20~25毫克/升的福爾馬林全塘潑灑。一般寄生蟲容易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所以殺蟲后一般要消毒。
(6)肝膽綜合癥:主要表現為吃食減少,逐步有魚游水并出現不明死亡。主要原因是高密度養殖下藥物施放頻繁,水體中有毒有害物質在魚體中慢性積累,導致魚體器官功能失調和組織損傷;長期過量投喂,魚體肝臟長期超負荷致代謝失調甚或代謝紊亂所致。防治主要是調控好水環境,科學投喂,定期用一些疏肝利膽類中草藥拌料投喂有一定預防作用。
四、目前養殖誤區
一些養殖戶誤認為“投料越多,出魚越多”,而不知過量投喂會導致飼料的消化吸收率下降,長期如此甚至會出現疾病,故超量投喂造成浪費。我們建議養殖戶朋友用膨化料投喂一定要控制在七、八成飽為好(魚攝食速度明顯減慢,70%~80%的魚只搶不食)。我們不妨算一算:一般一塘新魚產量28000斤、用料1000包(20千克/包)、養殖10個月,假如用戶每天多喂10斤料的話就會有如下結果:
正常喂料的系數:28斤/包;
多喂料的系數:28000/(1000+0.25×30×8)=26.4斤/包;
浪費:140×60=8400元。
總之,鱸魚健康養殖只有做到選好苗、調好水、用好料、防好病,才會養好魚,賺到錢。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