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以國外引入和國內自己培養的新優草莓品種豐香、盛港及美國6號等為試材進行組織培養繁苗試驗,總結出草莓的組培苗生產、馴化和移栽等系列的技術體系,不僅能快速培養出大量脫毒種苗,而且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組織培養技術
1、培養程序和培養基
5--6月于晴天的下午在健壯、無病的草莓剛抽出的匍匐莖上取莖尖,大小為0.3--0.4mm,作為組織培養的外植體。
用于草莓莖尖培養誘導芽分化的基本培養基為MS,附加6-BA0.5mg/L,NAA0.2mg/L,蔗糖30g/L,瓊脂粉6.5g/L,pH值調至5.8--6.0。
在草莓莖尖的擴大繁殖階段,采用MS培養基附加6-BA0.5mg/L、NAA0.01mg/L。擴大繁殖主要是將叢生苗分塊即每5--7株切成一塊,轉入繼代培養基。在轉苗過程中,去掉原生葉片有利于新苗分化,在擴大繁殖中隨時清除愈傷組織,有利于新苗增殖和生長。
誘導生根培養基用1/2MS附加不同濃度IBA。試驗表明:以IBA0.1mg/L的濃度處理的生根率最高,為100%,平均根條數為2.4條。不加TBA及IBA濃度超過0.2mg/L,多數苗都是先于苗基切口處產生愈傷組織,隨后在愈傷組織上分化生根,致使成活率大大降低。
2、操作技術要點及培養條件
(1)滅菌與接種
預處理為了滅菌徹底,常把接種材料先進行濕潤處理,使滅菌劑能順利地滲入材料。可用多種濕潤劑,我們采用的是75%的酒精,濕潤的時間為半分鐘至1分鐘。
滅菌處理在草莓組織培養中常用滅菌劑的種類很多。我們曾用過次氯酸鈉10%水溶液(含有效氯0.4--0.5%),浸泡接種材料10--15分鐘;次氯酸鈣(漂白粉),用其飽和上清液,浸泡接種材料15--30分鐘;過氧化氫10--12%水溶液浸泡10--20分鐘;新潔爾滅5--10%水溶液,浸泡10--15分鐘;升汞0.1%水溶液,浸泡8--10分鐘。其中前4種滅菌劑對接種材料比較安全,但因滅菌時間較長,常常使接種材料的外層氧化變褐,以致影響培養效果。升汞有很強的殺菌能力,但浸泡時間稍長會造成接種材料中毒。因此,在草莓組織培養中,如把握好時間,升汞是應用較多的滅菌劑。滅菌后的接種材料,要用無菌水充分清洗,通常要換水3--5次。
接種以培養無病毒苗為主要目的的草莓組織培養,所接種的莖尖材料很小,在接種時首先要求準確熟練地剝取莖尖生長點,并使用固體培養基比較適宜,接種時應注意不能將整個莖尖埋入培養基中。培養基須用1--1.1大氣壓熱壓滅菌20分鐘。
從材料接種到生根苗長成,這期間的培養溫度一般應穩定在25±2℃。每日光照12小時,光強以2000Lx為宜。培養室溫度在18--26℃范圍內,瓶苗可以正常生長及發根,但在28℃以上時,綠苗普遍變黃,生根率降低,根尖發黃老化,幼苗易產生玻璃化現象。
組培苗的移栽技術
1、移栽技術
試管苗的苗齡為15天,主根長1.5cm左右,白色無須根,移栽成活率可達90%--100%。
移栽前要將培養瓶從培養室中取出置于自然條件下,打開瓶蓋進行透氣鍛煉。24小時后,從瓶中取出幼苗,清除干凈根部及根頸處的培養基,栽入苗圃或穴盤中進行馴化。
基質可采用經過滅菌處理的腐熟的鋸木屑或腐葉土,也可采用經過滅菌處理的由蛭石與珍珠巖按體積計以1:1比例配成的混合物,或園土與煤渣按體積計以2:1比例配制成的混合物。
2、提高移栽成活率的關鍵
選擇不定根直接生自莖基,根多且粗壯,葉片在3片以上,葉大、厚、深綠的生根苗,成活率普遍較高。
栽培基質要用清水沖洗干凈,或用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摻拌滅菌,用煤渣作基質時,還要用0.2%冰乙酸中和使堿性降低。
移栽時采取“深栽淺埋”。深栽就是在移栽時根要栽得深,淺埋的標準是使小苗的根頸與土表平齊,或略高于土表。
注意控制光照與溫度、濕度。小苗移栽后,放在溫室內或塑料拱棚內培養,溫度控制在15--20℃,濕度維持在80%左右為宜。同時由于剛移栽的小苗莖桿脆嫩,應盡量采用噴霧狀澆水,水量也不宜過大,落干后再噴。遮光50%,一周后,可逐漸增強日光照射。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