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分布為害
日本、朝鮮及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都有發生。主要為害草莓、醋栗、繡線菊、黑莓等。幼蟲以白色粗絲綴連1至數葉呈開放式蟲包,頭伸出包外取食葉片,幼蟲食葉呈缺刻或孔洞,嚴重的僅殘留葉柄,影響開花結實及幼苗繁育。
形態特征
學名PyrgusmaculatesBremeretGrey,屬鱗翅目,蝶亞目,弄蝶科,又名山茶斑弄蝶。
成蟲:體長12~16毫米,翅展27~30毫米。體背及翅面黑褐色,翅基及后翅內緣區被灰綠色細絨毛。復眼黑褐色光滑,觸角棒狀。后翅與前翅同色,約有8個白斑,中部兩大較大,外緣6個較小。前足較小,各足棕色。
卵:淡綠色半球形,寬約0.7毫米,高0.6毫米。卵面有縱棱。
幼蟲:體形似直紋稻苞蟲,黃綠至綠色。長約18~22毫米,頭棕褐至棕黑色毛茸狀,胸部明顯細縊似頸,褐至黑褐色,角質化。腹部寬大,至尾部逐漸扁狹,末端圓。胸足黑色,腹足5對,氣門細小,暗紅色。中胸至腹部各節體表密布淡黃白色小毛片及細毛。
蛹:長18~20毫米,寬4.2~5毫米,較粗壯。初淡綠色半透明,漸變淡褐至褐色。翌日后體表出現蠟質白粉,并逐漸加厚。腹末有臀棘4根末端勾狀。頭頂有淡棕色毛簇。
發生規律
一代幼蟲發生在4月底至6月上旬,6月中旬盛蛹,6月下旬盛羽化;二代幼蟲發生于7、8月間,8月中旬盛羽,三代幼蟲發生于8~10月間,11月下旬化蛹越冬。卵散產于草莓嫩頭、嫩葉及嫩葉柄上。初齡幼蟲卷嫩葉邊做成小蟲包,在內剝食葉肉,葉片老硬卷不動時便在老葉葉面吐白色粗絲做成半球形網罩,躲在其間取食葉肉。老熟幼蟲以白色粗絲綴合多個葉片組成疏松不規則大蟲包,將頭伸出取食。3齡幼蟲每天可取食1片單葉,一生轉包多次。幼蟲行動遲緩,除取食和轉包外,很少活動。
防治方法
利用幼蟲結包和不活潑的特點,進行人工捕殺。保護蜘蛛、藍蝽和寄生蜂等天敵,以增強天敵調控作用。藥劑防治,噴灑25%喹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敵殺死2000倍液,或25%滅幼脲3號2000倍液使幼蟲不能正常脫皮變態而死亡。采收前7天停止用藥。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