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草莓畸形果的發生原因
1.氣候
溫度和濕度是影響草莓畸形果發生的主要因素。草莓花期遇連續陰雨或空氣濕度過大,導致花藥開裂受阻,花粉傳播不良,影響雌蕊柱頭受粉;花期溫度低于0℃亦會影響授粉受精。此外,低溫和陰雨伴隨的光照不足造成花粉發育不良,發芽率低下,從而影響授精受粉和果實發育,導致畸果形成。在安順,草莓花期適逢冬季和早春時節,氣溫低、雨月多、光照不足,是草莓畸果形成的主要物候因素。
2.品種特性
草莓不同品種間花粉發芽率不一而使畸果率表現出較大差異。花粉發芽率高的品種如章姬、童子一號、全明星、豐香等畸形果率較低,而碩豐、碩蜜等品種畸果率高達30%,花序級數過高的品種著果不一,養分分布不均,畸果率較高,如金香、春香等品種。此外,抗病性能差的品種在花期感染后,亦會加重畸形果發生。
3.病蟲危害及用藥不當
草莓栽培過程中發生的多種病害如白粉病、灰霉病、黃萎病均會導致光合作用及養分代謝受阻,螨害和斜紋夜蛾等蟲害則對植株造成機械損傷,導致不同程度的畸果發生。而不當的用藥防治非但達不到有效控制病蟲危害的目的,相反會對草莓產生毒副作用,致使花粉發育受損,花粉發芽率降低,從而大大增加畸形果發生,尤以農藥濃度過大和花期、小果期用藥影響最甚。
4.栽培管理
種植密度過大、通風透光不良的棚室地塊發生嚴重。有機肥施用量不足,偏施氮肥致枝葉徒長,過度繁茂、畦面過低不平等綜合因素形成郁閉高溫的小氣候,極易加重畸形果發生。
二、防控對策
草莓畸形果的防控應立足于以農業控制措施為主,優先實施農業栽培措施,充分利用保護地生態的可控性和蜂媒昆蟲的有效性,選用無害化農藥控制病蟲發生,確保植株生長旺盛和果實健壯發育。
1.調控溫度和濕度
為防寒保溫,應于10月下旬在草荀進入體眠前覆蓋地膜,花期要根據其生理特性加強對溫度的動態調控,通過適時放風使白天溫度控制在23~25℃,夜間溫度控制在8~10℃為宜,通過通風換氣和必要時加蓋中棚降低空氣濕度,使棚室的相對濕度保持在白天60%左右,夜間80%~90%,既滿足草莓生長的需要,又不易誘發病害。
2.選用抗病良種
這是控制畸形果最經濟和有效的方法。實踐證明:全明星、童子一號、章姬、紅央等淺體眠型品種具有耐低溫和弱光,抗白粉病的良好特性,適合當地優質高產栽培,同時表現為花粉強健,不易產生畸形果。
3.加強管理,實施健身栽培
在定植前10d,按30t/公頃有機肥兌配1.5t生石灰均勻與土拌合,灌水蓋膜,利用有機肥腐熟產生的高達60℃的酵熱清潔土壤、消滅菌源,豐富土壤肥力,以保證植株生長健壯,增強群體抗逆能力;在開花前適量疏除高級次花蕾,確保養分集中,著果整齊;落花后摘除花序頂果及弱勢側芽和衰老病葉可增加全株重量提高果實糖分和商品果率,保持棚室整潔通透,增強植株光合效率,抑制畸果和病蟲發生。
4.放蜂傳粉
放蜂傳粉是促進授粉受精,防控草莓畸形果形成的有效措施。在花期前三天將蜂箱放置于棚內向陽處,蜂箱底圍鋪麥草以增加箱內溫度,促使蜜蜂在低溫條件下提高采粉力,每畝棚室面積投放一箱蜜蜂授粉,輔以蔗糖水(1∶1)作為蜜蜂的補充營養,保持棚室通風,嚴禁使用農藥。與不放蜂區相比,此項措施可提高草莓的授粉受精結實率,使草莓正常果增加近三倍。
5.科學用藥,適時防治
草莓生長期發生的多種病蟲害以白粉病和灰霉病為重。應立足于勤檢查、早發現,將發病中心及時控制在較大面積擴展危害之前。選用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合理混配交替,嚴格控制用藥次數和用藥量。杜絕花期及小果期用藥。在草莓定植后開花前采用15%粉銹靈20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15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1000倍液或2%的抗霉菌素AC等藥劑交替使用,每隔7~10d噴霧一次,連續三次用藥即可有效押制病害的發生和發展。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