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草莓是結果快、成熟早、株體小、繁殖易、周期短和效益高的經濟植物。草莓柔軟多汁,酸甜適度,芳香濃郁,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C和磷、鋅、鐵、鈣等礦質營養。食用草莓對腸胃病和貧血癥有一定療效,對促進智力發育有重要作用。研究和發展草莓生產對廣大農民致富和提高人民生產水平有重要意義。由于草莓是草本植物,長期靠匍匐莖繁殖,易形成病毒病感染。據報道在我國草莓主栽區有4種病毒總侵染率80%,其中單獨病毒侵染率為41.6%,2種或2種以上病毒復合侵染率38.6%。這四種病毒為草莓輕型黃邊病毒、草莓鑲脈病毒、草莓皺縮病毒和草莓斑駁病毒。為提高草莓的產量和質量,現介紹草莓病毒病危害及脫毒方法和繁殖技術。
1.草莓病毒病及危害
草莓斑駁病毒單獨侵染栽培種草莓時往往不表現明顯癥狀,但病株長勢衰退,果實品質下降,可減產20%~30%,與其它病毒復合侵染時可產生斑駁癥狀。
草莓輕型黃邊病毒單獨侵染栽培種草莓無明顯癥狀,僅使病株輕微矮化,使草莓長勢變弱,產量和果實質量嚴重下降,減產可高達75%。
草莓鑲脈病毒單獨侵染栽培種草莓時,無明顯癥狀,但引起植株生長衰弱,匍匐莖抽生量減少,產量和品質下降,與斑駁病毒、輕型黃邊病毒復合侵染后引起病株葉片皺縮、扭曲,植株極度矮化。
草莓皺縮病毒是對草莓危害性最大的病毒病。感病植株表現為葉片畸形,葉上產生褪綠斑,沿葉脈出現小的、不規則的褪綠斑及壞死斑,葉脈褪綠、透明;幼葉生長不對稱,扭曲皺縮,小葉黃化,葉柄縮短,葉小,植株矮化。病毒株草莓匍匐莖抽生量減少,繁殖力下降,果實變小,強毒株單獨侵染即可造成減產35%~40%,與其他病毒復合侵染,危害更為嚴重,草莓產量大幅度下降,甚至絕產。
2.草莓脫病毒方法
2.1熱處理法此方法是最早應用于培育各種營養繁殖植物無病毒母株的有效方法。采用恒溫或變溫的熱空氣處理帶毒母株,脫毒效果較好。草莓采用37~38℃恒溫或35~38℃變溫處理,變溫處理可以有效地減少熱處理中植株的死亡現象。熱處理中相對濕度保持在70%~80%,光照5000勒克斯,一晝夜16小時光照。熱處理后取其匍匐莖繁殖后代。
2.2莖尖組織培養脫毒法在解剖鏡下,把有2個葉原基的0.2毫米大的莖尖切下,用無菌操作方法放在培養基上,在適度光照和溫度下培養幾個月,可長出無毒小種苗,并進行增殖和生根,再煉苗進行移栽,移栽后1周內均要覆蓋薄膜,以保證濕度。莖尖培養是目前草莓脫毒中應用最多的方法,對較大分生組織可結合進行短期高溫處理或化學藥劑治療,以提高脫毒效果。
2.3花藥培養法采集草莓現蕾后長到4~6毫米大小的單核靠邊期花蕾,在無菌條件下,經過消毒剝取花藥進行培養,誘導產生愈傷組織,再由愈傷組織形成不定芽,最后分化出帶有莖葉的獨立個體。花藥培養的優點是從愈傷組織形成到分化出莖葉過程中,可以脫除病毒,并且脫毒比較高。此方法可以在病毒種類不清和缺乏指示植物鑒定條件下,培育無毒苗的。
以上脫毒方法所生產出的苗,都要經過檢測無病毒,才能確認脫毒草莓苗,再進行推廣種植。
3.脫毒苗繁殖
在無病毒苗繁殖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防止再感染。試管苗馴化過程中,要對基質進行消毒,以防治土壤病菌和線蟲。對于原種苗繁殖要防止芽蟲和葉蟬傳毒,需要在網室內進行繁殖。二級種苗要在隔離條件下的專用苗圃內進行繁殖,要離周圍草莓園至少3公里。避免在栽過草莓的重茬地繁殖無毒苗。并注意定期防治蚜蟲。無病毒原種苗可供繁殖2年,以后再繁殖,則需要重新鑒定確認無病毒再繁殖。無病毒草莓苗的繁殖主要采用匍匐莖繁殖法。該法具有分生量大、速度快、苗質量好等特點。匍匐莖開始期在5月下旬,發生高峰期在6~7月上中旬,一直延續到8月中旬,一般一年中能發生6~7代匍匐莖子株。為獲得較多的健壯匍匐莖苗,前期要加強水肥管理,后期要進行控制。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匍匐莖苗,發生前期,灌水后用小鋤松土與鋤草,大量發生期,人工拔除雜草;②進行疏花,最好全疏,即掐去整個花序;③對母株從基部培土,培土厚度以埋上新根而露出苗心為準。抑制方法是從8月下旬開始噴施0.6%~1.2%矮壯素。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