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草莓三葉原產歐洲南部、地中海東部沿岸地區和我國新疆的尼勒克縣,多生于陰濕環境,現為歐洲、大洋洲、加拿大及美國北部潮濕、鹽堿化嚴重地區的重要牧草。草莓三葉在我國鹽堿化地區具有廣闊的推廣種植前途,現對它的特征特性及引種栽培情況予以簡介,供適宜地區引種栽培時借鑒。
一、植物學特性。草莓三葉屬多年生匍匐草本,略有直立生長習性。主根入土較深,須根細弱。莖細長,莖節上可生根,并形成新植株。指狀三小葉,小葉藍綠色,倒卵形,先端微凹,邊緣有細鋸齒,上面有淡色的新月斑,少量葉片有由花青素形成的棕色斑暈,背面沿中脈及側脈處疏生長毛;葉脈密,分枝多,呈弧線由中脈向葉緣擴散;葉柄細長,柄上部有毛;托葉膜質,披針形,光滑,脈明顯,基部寬,與莖部分合生。頭形總狀花序,由紙質、披針形苞葉分隔成幾個單元:總花梗長于葉柄,小花梗短,花冠白色或淡紅色。成熟時莢果腫脹呈矩形,使得由球形花序形成的果實在外觀上與草莓果實相似。莢果小、卵形,每莢含種子1-2粒。種子倒卵球形,先端截平,種臍明顯,黃色或褐色,表面有黑色斑點,千粒重約1.3克。草莓三葉外形特征與生長習性均與白三葉極相似,顯著區別在于花序、果實和葉片上的棕色斑點(尤其在春季)。
二、生物學特性。草莓三葉屬異花授粉植物。喜冷涼濕潤氣候,土壤適應范圍廣,在pH值5.5的酸性沙壤土至pH值9的鹽堿泥炭與黏土上均可生長,耐鹽堿能力強,在鹽分達3%的地方也能存活。耐寒、耐熱、耐濕、耐旱能力均強于白三葉。耐積水,只要植株能露出水面,地表積水即使超過三個月,對值株生長也無太大影響,成年根株全株淹于水中的時間小于6周一般不會死亡。植株低矮,匍匐莖發達,再生迅速,加之落籽自生能力強,故耐牧性極強?共『δ芰娪诎兹~,在昆明市小面積種植至今已超過16年,幾乎未觀測到較嚴重的病害。與其他牧草的共生性與白三葉相似。較適合降雨多,或低洼潮濕、鹽堿重,其他豆科牧草生長較差的地區種植放牧,或用作地被綠化。
草莓三葉適口性較好,營養價值高,據云南麗江縣采樣分析結果:結實期粗蛋白21.9%,粗脂肪2.3%、粗纖維37.7%、粗灰分9.9%。除粗纖維含量較高外,其他成分與同一生長期的白三葉相近。雌激素含量較高,懷孕母畜大量采食易造成流產。
用于草坪或地被綠化種植方面,巴勒斯坦草莓三葉和奧克諾斯草莓三葉均有小面積栽培(主要用于高速公路下邊坡濕潤地段)。兩個品種的成坪速度均較快,但奧克諾斯草莓三葉形成的草坪更美觀。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