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施肥
新定植的西番蓮,前期以氮肥為主,以促進植株生長。定植后10~15天根系開始生長,可施第一次稀尿素或稀人糞尿,以后每隔45天施一次,每次每株施腐熟人糞尿5千克或復合肥0.05―0.1千克。西番蓮對N、K需要量大,P、Ca、Mg需要量少。臺灣推薦每年每株的施肥量為N250~300克,P2O5100~150克,K2O600~800克,并強調在生長初期以后不要過多施氮肥,否則會引起落花而減產。斯里蘭卡施用尿素、過磷酸鹽和硫酸鉀混合肥,第一年每穴500克,分2次施。葉片分析作為施肥指示值(每100克干物質):N3.47克、P0.21克、K2.36克、Cal.49克和Mg0.22克,低于這一指標者則以缺乏處理。
適宜的施肥量分3次施用,首次在開春新芽開始生長前,約為2月下旬至3月中旬;第二次是在果實發育階段,約為5月至6月前后;第三次在采果后,約在9~11月。
合理的施肥方法是采用液肥或開平行溝施用。液肥的施用是將肥料先溶解,然后稀釋成液肥,灌注于根系四周,誘導根系的生長。開平行溝施肥,有利于根系的擴展。因此,剛定植的植株在兩側30厘米處開一條寬深各為15―20厘米,長度為50厘米的平行溝,待有些雨水時即將粒肥施下并加覆土。
2.灌溉
西番蓮是淺根系植物,喜濕潤,既忌積水又怕干旱。西番蓮速生快長,枝葉生長量大,除需要充足的肥料外,還需要大量的水分,新梢萌發期,花芽分化以及果實迅速膨大期(果實發育前中期)是需水關鍵時期。而在花芽生理分化前及果實生長后期需要較干燥的環境,這有利于果實品質的提高。
輕微的土壤缺水下,會嚴重限制西番蓮的營養生長和產量。土壤若是過于干燥(水勢=-150帕),會影響藤蔓及果實發育;嚴重時,枝條凋萎,果實不發育,并常發生落果現象。因此,對西番蓮也應實行灌溉,灌溉周期為14天或28天的效果最佳。在春季或夏初的土壤如果缺水,也會影響花芽分化并直接造成夏季產量的下降。為了獲取最高的產量,在開花結果期間,水分偏少時要灌溉,保證土壤水分充足,以提高產量。
灌水過量或雨水過多而造成浸水時,對西番蓮的生長也是不利的。根系浸水1天后即受抑制,短期浸水使根生長量減少,中等程度浸水會影響側根的發生和原有細根的生長,長時間浸水會使原有根系完全遭受破壞,需由莖與根基部或水面以上部分長出不定根,來取代原有根系。所以,即使短期的浸水也可對西番蓮植株造成極大傷害,而地下部位所受的傷害最為嚴重。由于根部是植物吸收養分的主要器官,浸水后使吸收能力最強的新生部位受到傷害,造成吸收面減少,根部植物生長素合成與轉運量的減少,對整個作物的生長極為不利。
3.土壤管理
(1)間作定植1個月后,離苗頭25厘米地方就可發現西番蓮幼嫩根系,間作時不能離苗頭過近,否則有礙西番蓮根系擴展;間作物只能是蔬菜,不能種植西瓜與其他葫蘆科作物,以防這些作物攜帶病毒傳染;投產后不宜再間種,以免影響果園正常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工作。為方便揀拾果實,不宜種植覆蓋作物。
(2)中耕疏松透氣的土壤有利于培養西番蓮強大根系,促進植株健壯生長,獲得較高的產量。西番蓮生長的夏秋季,雨后對果園進行中耕淺鋤,深度5~10厘米。中耕結合除草進行,次數依雜草生長情況而定,一般應在果實迅速增大下垂前至采果后中耕2~3次。中耕可使土壤疏松透氣和切斷土壤毛細管,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動和土壤養分的分解,并能減少水分蒸發,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3)清園冬季清園后要進行全園翻土,并在過冬前完成。翻土結合埋入清園后的雜草和殘枝落葉。此時中耕既可翻土改土,又可翻動土壤越冬害蟲,經烈日暴曬、干燥和冬季低溫后降低來年的病蟲基數。
4.樹體管理
西番蓮極易被碰傷,田間操作不慎或強風暴雨都會弄傷植株,尤其是弄傷主蔓,給病蟲害提供可乘之機。田間作業時,發現病殘株要及時清除,輕病株及時防治,重病株及早拔除燒毀,病穴及周圍土壤進行消毒。除了田間操作要小心之外,可以用除草劑殺滅田間雜草,既高效、無毒、低成本,又可減少機械損傷,減輕發病率。經常有臺風或強風地區,必須營造防風系統,盡量降低大風造成的損傷。冬季易受霜凍寒害的,盡可能設立防寒系統,注意保護主蔓等地上部分。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