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三葉草是一種豆科牧草,植株矮,匍匐生長;主要生長期在秋、冬、春季,夏季處于休眠狀態;一年播種,多年生長。引入果園后,表現良好,是一個很有前途的果園地面覆蓋草種。
1、白三葉草栽培技術白三葉草為豆科三葉草屬多年生牧草。莖匍匐生長,長30~60cm;主根短,側根發達,有根瘤固氮。春播的當年和秋播的次年就能形成密集草層。白三葉喜溫涼濕潤氣候,較耐蔭、耐濕。耐熱和耐寒力較紅三葉強,南方山地、丘陵、果園均可種植。對土壤要求不嚴,耐酸性強,ph4.5的土壤上也可生長,不耐堿。白三葉鮮草粗蛋白含量豐富,各種畜禽喜食。每年刈割鮮草4―5次,畝產量4000~5000kg。(1)整地白三葉種子細小,幼苗頂土力差,播種前務必將地整平耙細,以利于出苗。在土壤粘重、降水量多的地方種植,應開溝作畦以利排水。山地種植利用鮮草的,宜選擇較為背陰或土壤較為濕潤的地塊種植。(2)播種以9~10月秋播為最佳,也可在3―4月春播。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9月中旬前后播種。每畝播種量0.5kg,散播或條播,條播行距30cm。用2―3kg沃土拌種后播種較好。(3)施肥以磷鉀肥為主,適量施用氮肥。播前每畝施過磷酸鈣20―25kg以及一定數量的廄肥作基肥。出苗后植株矮小、葉色黃要施少量氮肥,每畝施10kg尿素或20kg硫酸銨,促進壯苗,提高產草量。(4)田間管理白三葉草苗期生長緩慢,易受雜草侵害,應勤除雜草。在蘇南地區,9月播種,次年5月中旬盛花,花期草層高15~20cm,是刈割利用的適期,可將收獲的鮮草堆放在果樹樹盤內,腐爛后作為果樹的肥料。刈后再生能力強,迅速形成二茬草層覆蓋草地。在高溫季節,白三葉停止生長。在形成草層覆蓋后2―3年間要及時祛除大雜草。如果因夏季高溫干旱形成缺苗,可在秋季補播,恢復草地生產力。白三葉病害少,但收割不及時,有時也有褐斑病、白粉病發生,可先刈割利用,與果樹一起用波爾多液、石硫合劑或多菌靈等防治。(5)采種白三葉花期長,4―7月種子陸續成熟,種子成熟集中于6月。宜在多數花球呈褐黑色時一次性連草收割采種,也可以從5月底開始分批多次采摘種子。
2、果園種草的生態效應(1)培肥改土、提高化肥利用率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是果園土壤重要的肥力標志之一。果園種草可明顯增加土壤有機質,連續種草3―5年,有機質含量可增0.2―0.5%,有機質含量的增加可提高化肥利用率。果園種草之后,一方面由于改土作用提高了土壤的吸附性、吸水性和緩沖性,草腐爛之后所生成的腐殖質與粘土結合形成的有機質團聚體比無機質團聚體的吸附能力要大10倍;另一方面草肥和化肥同時結合施用,實質上是有機肥和無機肥配合施用。(2)抑制雜草、增加地表覆蓋度果園實行三葉草間作后,明顯抑制其他雜草的生長和繁殖,雜草種類與數量都明顯減少,地表覆蓋度明顯增強。我們對二齡果進行調查:清園區雜草種類達8―13種,三葉草間作區雜草種類僅為2―7種,減少42.5―61.7%;雜草量減少更多,達54.6―73.8%。三葉草間作區對波斯婆婆娜、繁縷、板藍菜等三種草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覆蓋度也明顯提高,清園區的覆蓋度只有30―70%,而二葉草間作區覆蓋度達95―100%。(3)抑制水土流失、減輕水分蒸發通過果園間作三葉草,水土流失很輕,只有對照的19.9%。另外三葉草間作區在春季和初夏土壤水分消耗增加,這對于多雨季節減輕澇害有好處,在酷暑和秋干季節可減少土表水分蒸發,對土壤水分調節起緩沖作用。(4)保護天敵,有利于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懸掛性引誘劑并養放、保護食害蟲的天敵,對樹噴藥時,天敵便飛到草上暫時回避,藥效過去,便又回樹上吃害蟲。如專吃蚜蟲的七星瓢蟲,在種草果園樹體打藥期間,草叢中就明顯多起來,而清耕裸地果園地面則無此現象。(5)緩沖土壤溫度,有利于果樹生長在夏季高溫時,三葉草間作區由于地表覆蓋好,可顯著降低土壤溫度,使果樹生長良好。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