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通常的果樹栽培學給人一種認識上的誤解,認為落葉果樹一定要通過冬季的低溫休眠及低溫需冷量刺激,才能正常開花結果,其實并非這樣,首先果樹的休眠是植物對溫度變低、光周期變短、水分變化等不良因子的一種反應,也是進化過程中形成對環境的一種適應。在現代溫室栽培下完全可以模擬自然的適宜環境,讓落葉果樹不休眠而實現果樹的多次結果,或超早熟不休眠栽培及實現當年豐產的技術目標。探究熱帶地區種植落葉果樹的經驗及技術總結,再結合當前我國各地的氣候特征,采用草地果園的早期豐產栽培模式,再結合溫室環控技術,實現桃李蘋果等落葉果樹的當年栽培當年豐產的技術目標,以下就是當前國際上熱帶地區栽培落葉果樹的生產實踐與經驗總結,可作為草地果園栽培的技術參考,因為草地果園的反季栽培技術就是應用高密度栽培與熱帶環境栽培技術路線的集成應用。
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沒有低溫的生態環境,落葉果樹植株無需用休眠的方式來適應環境,仍能生長發育。從落葉果樹的根、枝、葉、芽、花和果等各器官生長發育的生理所需來看,都以較高的溫度為適宜,如蘋果、桃、葡萄、梨等新梢生長、花芽分化、果實發育成熟等皆大體與年周期中的高溫生長季節相一致。
在菲律賓的碧瑤、印度尼西亞的巴圖、危地馬拉的馬拉凱等廣泛栽培蘋果的地區,皆處于赤道一南熱帶,一年有兩次受太陽直射,晝夜長短幾乎相等,氣溫高且年變化小,根本無冬季,更無7.2℃以下的低溫,蘋果成為常綠果樹。現在世界上已有蘋果、桃、葡萄、梨等多種溫帶落葉果樹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成功地進行經濟栽培。如20世紀60年代初,在印度尼西亞原產溫帶的瑞光蘋果取得一年收獲兩次的突破性成功.赤道一南亞熱帶的秘魯在南緯9一18•、海拔50―1500m的沿海地帶,在光照強、氣溫高、土壤保水力強的果園一年收獲3次;保水力較強的收獲兩次;而在有持續4―5個月濃霧影響、較陰涼的地方,一年收獲1次。委內瑞拉的馬拉凱波一年收獲兩次,5年生平均株產28kg,紅色品種外觀鮮艷美麗,可溶性固形物達15.0%,含酸0.21%。在云南西雙版納(最冷月平均氣溫15℃以上),蘋果與菠蘿、香蕉、芒果同在一地,蘋果3年生植株成花結果多者達140個,未看到“冬季未滿足低溫休眠,會導致花芽分化不良,萌芽抽葉延遲、不整齊等嚴重后果”的不良表現,而且在云南西雙版納的孟海、孟臘4年生蘋果一次枝結果率分別為71.4%和71.1%,二次枝結果率分別為28.5%和28.9%;頂花芽結果占33.29%、腋花芽結果占56.72%。
泰國在清邁(北緯18°)地區把蘋果作為主要水果來發展;巴西蘋果主栽于桑塔•卡特爾里拉地區;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埃及、摩洛哥、阿爾及利亞、以色列、土耳其、敘利亞等亞熱帶國家的蘋果生產都迅速發展。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